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黃巢起義”後的唐朝,還能在夾縫中延續二十多年

“黃巢起義”後的唐朝,還能在夾縫中延續二十多年

時間:2019-08-09 11:57:14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嗨又和大傢見面瞭,今天小編帶來瞭一篇關於唐朝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公元907年,也就是大唐天祐四年,想必對於每一位歷史愛好者都不陌生。因為,正是在這一年,歷史上存在瞭289年時間的唐王朝,最終徹底地走向瞭敗亡。而也就是這一年,成為瞭“五代十國”大亂局的一個開端。可見,積重難返的唐朝在滅亡後,天下的局勢反而更加混亂瞭起來。

其實,當我們回顧唐王朝敗亡的這段歷史時,便能發現,唐朝的滅亡實際上早在朱溫逼唐哀帝禪讓之前,就已經完全註定。這麼說是因為,歷史上唐末失敗的“黃巢起義”,雖然沒能徹底地摧毀唐王朝,但也給予瞭唐王朝以沉重的打擊。一來,“黃巢起義”徹底地摧毀瞭唐王朝在各地的統治基礎,再者,“黃巢起義”也捎帶著將唐王朝控制的武裝力量也全部付之一炬。以至於,《新唐書》對起義平定後唐昭宗繼位的歷史時期,有這樣描述“其禍亂之來有漸積,及其大勢已去”由此可見,唐王朝在平定“黃巢起義”後,滅亡的趨勢已經完全不可扭轉。

但是,“黃巢起義”在公元884年被平定後,唐王朝卻還延續瞭二十餘年的時間。這樣的情況,可以說是晚唐歷史上最為讓人詫異的一幕。這麼說是因為,在“黃巢起義”過程中,唐朝皇帝唯一能夠掌握的軍隊的神策軍,近乎完全被消滅,這意味著唐王朝已經失去瞭制衡群雄的能力。並且,各地藩鎮在“黃巢起義”後,也大多脫離瞭唐王朝的直接控制,而僅是名義上遵從唐王朝。這個時候的唐王朝,完全可以用日薄西山來形容。但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唐王朝卻依然延續瞭二十多年的時間。那麼,“黃巢起義”後日落西山的唐朝,為何能在夾縫中延續二十多年?

首先,唐王朝所以沒有在“黃巢起義”被平定後迅速滅亡,同唐朝皇帝在“黃巢起義”後大封王爵,另各地藩鎮互相掣肘有很大的關系。“黃巢起義”後,雖然整個大唐王朝形同一盤散沙。但絕大多數的地方節度使,還是希望能夠在唐王朝的框架下,維系自身的利益。而唐朝皇帝,為瞭能夠保證局勢,往往也選擇大封藩鎮節度使以穩定局勢。兩者可以說是一拍即合,以至於,在唐朝快要滅亡的時候,地方節度使已經到瞭被封王的地步。

並且,為瞭討要王爵,甚至一度衍生出瞭變亂。當時,公元895年,索要越王爵位不成的董昌甚至一度稱帝來回應唐王朝,後多虧被錢鏐浙江局勢才得以穩定。由此可見,唐朝在“黃巢起義”結束後,實際上已經到瞭隻能依靠大封王爵,來維系自己統治的地步。而這個舉動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也暫時緩解瞭國內的諸多矛盾。

除瞭廣封諸侯外,唐朝所以能在各方藩鎮勢力的夾縫中延續二十年的時間。很大程度上同中原地區,完全是群雄逐鹿的情況有很大的關系。當時,河東的李克用、鳳翔的李茂貞、淮南的楊行密以及占據中原的朱溫,在當時都有嚴重的利害沖突,貿然廢唐必然會招致其他藩鎮的反彈,而後來朱溫選擇廢唐自立也可以說是走瞭一步險棋。並且,在“黃巢起義”被平定後的這二十年時間裡,唐昭宗對各方藩鎮勢力也采取瞭較為靈活的策略方針。這對於唐王朝的延續來說,都有著極其現實的歷史意義。

歷史就是這樣,“黃巢起義”雖然最終被平定,但唐王朝的歷史也就此走到瞭盡頭。而“黃巢起義”被平定到朱溫篡唐的這二十多年歷史,同時也可以說是唐王朝最為慘痛的一段歷史。因為,在這二十年裡,唐朝皇帝完全成為瞭藩鎮爭搶的對象。以至於,唐朝皇帝最後想在夾縫中生存也成為瞭不可能。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