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鄭文公是什麼樣的人?他的謚號是什麼

鄭文公是什麼樣的人?他的謚號是什麼

時間:2019-08-11 20:50:55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瞭一篇關於蛇鼠兩端的鄭文公,一切都是為瞭國傢利益,人們為他定下這個謚號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春秋》記載,魯國第十七任國君魯申進入在位執政第三十二年的春天,楚國派出他們的大夫——鬥章出使晉國,向晉國請求和解。晉國則派出相對應的大夫陽處父回報楚國願意和解。由此晉楚之間開始有瞭正式的溝通。我們說,城濮大戰之後板塊局面都在發生變化。晉國這幾年主要的精力都是花在狄人身上,也就沒有餘力向楚國進行挑釁。而此時的楚國呢,上面的國君已老,下面的群臣掣肘,也沒有瞭北進之心。兩國在此提出先和解以抹平之前的恩恩怨怨,然後再找機會重開新篇。

到瞭本年的夏天,四月,鄭國的國君鄭文公去世瞭,親晉的太子鄭蘭繼位。我們要說,鄭文公在位前後有四十五年,非常的漫長。他的一生經歷瞭“春秋五霸”之中的三個霸主,分別是齊國的國君齊桓公、宋國的國君宋茲父和晉國的國君晉重耳。而縱觀他這一生,在政治立場上給人總是有一種漂忽不定的感覺。比如說齊桓公當年強盛的時候,鄭文公就像拉不住的牛一樣,非要和楚國親近而與齊國不和,等齊桓公搞瞭“葵丘之會”真正穩定住霸業的時候,鄭文公又腆著臉地跑去親近齊國。齊桓公去世之後,鄭文公馬上翻臉去投靠瞭楚國,此後不遺餘力地去支持楚國。

楚國的國君楚成王在“泓之戰”中戰勝瞭宋國的國君宋茲父,鄭文公為瞭招待楚成王,那可以說是挖空瞭心思,禮數、尊嚴、臉面通通都不要瞭,隻要是能拍好楚成王的馬屁,他可真是無所不用其極。可是楚國在“城濮大戰”失敗之後,鄭文公馬上就投靠瞭做為戰勝國的晉國,可是晉國在“踐土之盟”上確定瞭霸主的地位,鄭文公反而又偷偷地跑去勾結楚國,最終引發瞭秦晉聯軍包圍鄭國的戰役,一直到這個時候,鄭文公才任命親晉的公子鄭蘭做鄭國的太子,由此徹底倒向瞭晉國。

鄭文公就是這樣“蛇鼠兩端”,一會倒向這邊,一會倒向那邊,不斷地反復。可是我們站在鄭國的角度上來說,鄭文公所做的一切都是為瞭鄭國的國傢利益和民眾的安全。齊桓公時代,之所以鄭文公要去親楚,那是因為齊國對鄭國的壓力是政治壓力,這種壓力是可以通過政治手段甚至一些卑劣的方式來化解,這種壓力是不會對鄭國的國傢和民眾造成直接的傷害的。反觀楚國對鄭國那可是直接的軍事壓力啊!所以齊桓公崛起,鄭文公也要一意地去親近楚國,就是為瞭防止楚國對鄭國發動戰爭。到瞭後來他去討好楚成王就是因為他發現楚成王不是一心想要成為類似齊桓公那樣的霸主,所以隻要把楚成王的馬屁給拍舒服瞭,那楚成王就不會找他的茬。

於是,隻要符合鄭國利益,什麼禮數、尊嚴、臉面通通都可以不要瞭。到瞭“城濮大戰”之後,他發現晉國有可能成為中原的霸主,於是他就轉投瞭晉國,可是他又擔心楚國有可能對鄭國發動軍事打擊,他才會私通楚國,以安撫楚國的情緒,也就是回到瞭當年齊楚時代的政策。最終他發現楚國暫時沒有北進之心,這才真正地倒向瞭晉國。我們說,鄭文公的一切行為都是為瞭防止鄭國成為大國的攻擊目標,鄭人很感念他這一點。於是鄭人按照謚法“慈惠愛民謂文”,為他定謚號為“文”,後世就稱呼他為鄭文公。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