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自願的嗎?其實他是騎虎難下!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自願的嗎?其實他是騎虎難下!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傢一個參考。
其實讓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正是荀彧,還有部分漢臣也支持曹操,不過他們的初心隻是想借用曹操來穩定朝局,以免漢室被人取代。所以荀彧才會支持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但不願讓他稱王稱帝,最後兩人徹底決裂。實際上曹操當年已是騎虎難下,他知道自己除非跳脫出眾臣的束縛,不然表面是在挾天子,實際上自己也隻是一顆棋子罷瞭。所以曹操最後也隻能一步步架空漢室,為自己的後代鋪路。

一直以來,人們認為曹操成為人生贏傢與其成功實施“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策略有關。確實,歷史上無數野心傢都為曹操瘋狂打CALL,將他“挾天子令諸侯”之事制作成PPT,反復揣摩學習,希望從中得到啟發以利在開拓事業時占得先機。
其實,這完全是白天不懂夜的黑,曹操到達人生巔峰,“挾天子令諸侯”起到的作用究竟有多少還真不好講。
多數人認為,是“挾天子令諸侯”的策略讓曹操站在瞭歷史的C位上,順利統一北方完全就是拜其所賜。
試問,漢獻帝流離失所,吃瞭上頓沒下頓的時候,為什麼隻有曹操張開懷抱擁抱瞭他?漢末各路諸侯、加上不入流的野心傢不知幾何,他們為什麼不把漢獻帝當寶呢?
雖然波瀾壯闊的黃巾軍起義最終沒有推翻東漢王朝,但他喊出的“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口號卻已深入人心。許多人夜不能寐絞盡腦汁想與“黃天”攀扯上關系,以取代行將就木的東漢政權。等到董卓悍然行廢立之事後,漢天子“君權神授”的光環更是跌落塵埃。就在漢室危若累卵,漢獻帝少人關心少人問的時候,是曹操收容瞭他。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理,曹操想做周文王的心思也不是一開始就有的。

想當初,剛出道的曹阿瞞成立責任有限公司的時候,根本拉不到風投,如何把公司做大做強、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是考驗曹操智商的大問題。所以,當手下人建議他迎漢獻帝,“奉天下以令不臣”時,自己都勒緊腰帶過苦日子的曹操立即點頭表示同意。
請註意,重點在此——曹操迎漢獻帝,最初的打算是“奉天子以令不臣”!這個時候的曹操,人生理想是做漢征西將軍。至於到後來,背離初衷發展成瞭“挾天子以令諸侯”,則是時間推移與其它原因瞭。
當曹操小心翼翼嘗試著用漢獻帝名義對諸侯發號施令時,又有哪路諸侯把漢獻帝的話當成聖旨瞭?事實勝於雄辯,當超級大鱷袁紹吹胡子瞪眼表示不滿後,曹操不得不為此做瞭危機公關,忍氣吞聲將大將軍的名位讓給對方,自己則做瞭掌管基礎建設悶聲發大財的司空。
有一則笑話,是這個事情最好的註解。
這個笑話說的是有這麼一個人,喝瞭點燒刀子就大言不慚說自己是天下第一瞭,大著嗓門叫囂哪個不服。這時候一個肌肉男上前表示要和他練練,他審時度勢,當即上前拉瞭對方手,高聲喝問圍觀的人群:“誰他媽的不服我們哥兩個?”

本來,奉天子以令不臣的事情,隻能是揀軟柿子捏的,曹操卻去招惹當時最有實力的袁紹,一腳踢在鐵板上也算是活該瞭。本來,袁紹也動過請漢獻帝財神的心思,可是他卻有自己的顧慮,聽漢獻帝的自己說話就沒份量瞭,如果不聽就是抗旨不尊。就在袁紹還在權衡利弊得失的時候,曹操就捷足先登瞭。眼見著曹操荷包鼓瞭,也變得人五人六不把他這個扛把子放在眼中瞭,袁紹豈能不怒火中燒?
被袁紹怒懟,表面上,雖然是曹操在世人面前顏面盡失,實則這當頭一棒打醒瞭尚在懵懂之中的曹操。
曹操的有意示弱,為他的人格魅力加分不少,許多有能力有資金的文士離開袁紹,轉而加盟到瞭曹操旗下。
在碰瞭一鼻子灰後,曹操打落門牙和血吞,他明白這時候還不是與袁紹刺刀見紅的時候。發展才是硬道理,曹操轉而決定對付實力稍遜的呂佈、袁術。漢獻帝這個招牌雖然破敗,但也可以發揮餘熱,拉大旗做虎皮的曹操順利收拾瞭呂佈與袁術二人,一鼓作氣大敗劉表、張繡。等袁紹醒過味時,曹操已經早非昔日阿瞞,他已經成瞭“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大咖,勢力范圍更是包括瞭黃河以南、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

一山不容二虎,建安五年(200),曹操與袁紹之間終於爆發瞭史稱“官渡之戰”的對決。結果自然是曹操大吉大利、今晚吃雞。
幹翻瞭惟一一個有實力與他叫板的袁紹後,傲嬌沒有幾天的曹操就發現苗頭不對,自己成瞭許多人的“眼中釘”。“贊拜不名、劍履上殿”本來是漢獻帝為瞭表示感激之情的如蕭何故事,被別有居心的劉備、孫權等人指摘為“漢賊”、“奸雄”,“奉天子以令不臣”也變成瞭“挾天子而令諸侯”。
一字之差、意思差之千裡矣。正因為這一個字的不同,劉備孫權就有瞭不屌曹操的牽強理由,聯合起來對抗代表漢政權的曹操瞭。
再後來,曹操也發現漢獻帝這小夥子看自己的眼神也不對瞭。這時候,曹操才想起一句老話——請神容易送神難!
本想仗劍走天涯,一不小心卻成瞭背鍋俠,人生的悲哀莫過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