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出公為什麼對出奔衛國太子蒯聵拒而不納?
今天小編給大傢帶來衛國太子蒯聵出奔, 回國時兒子衛出公拒而不納,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司馬遷在《史記》裡說瞭這麼一句話:“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雖然這句話是用到瞭《貨殖列傳》裡,但是在人間這句話是通用的。國與國,人與人之間被利益枷鎖所牽絆,就連父子之間都難逃枷鎖。衛國太子蒯聵出奔,可是在後來回國時他的兒子衛出公竟然拒而不納,這就是逐利的一個具體表現。
衛靈公的太子蒯聵為什麼要出逃呢?這就要說到衛靈公瞭。衛靈公這個人,治理國傢的能力應該還不錯,據《孔子傢語·賢君第十三》載,在魯哀公問“當今之君,孰為最賢”時,孔子對曰:“丘未之見也,抑有衛靈公乎?”但衛靈公在個人生活方面實在不敢恭維。衛靈公這個人有三位正妻,妃子無數,最喜歡的夫人就是南子,也就是《論語》裡“子見南子,子路不悅”的那位。南子這人十分漂亮也十分淫蕩,出嫁前就和公子朝廝混,出嫁後竟然還對他念念不忘。而衛靈公竟然把公子朝從宋國招到衛國,甚至還給瞭他一官半職。
也因此,天下人都在恥笑衛靈公,那麼作為太子的蒯聵不樂意瞭,天下人笑我爹不就是笑我嗎?那怎麼行,於是就準備刺殺南子,把這個女人除掉。靈公三十九年(前496年),蒯聵和黨羽戲陽密謀,打算趁著朝見之時刺殺南子,但是戲陽後悔瞭,計劃當然失敗。而南子也從二人的表情中覺察出異樣,便哭哭啼啼去找衛靈公。衛靈公大怒,蒯聵隻得逃亡。先跑到瞭宋國,後來又跑到瞭晉國。晉國的國政都被六卿執掌,所以他到晉國也隻是在六卿之一的趙氏那裡避難。
靈公四十二年(前493年)春,靈公欲立少子郢為太子,公子郢推辭不受。同年夏,衛靈公薨。既然郢不願當這個國軍,經過公議,就讓太子的兒子輒登基,這就是衛出公。而這時,靈公薨逝的消息也傳到晉國,趙氏便護送蒯聵回國,沒想到被衛人出兵阻攔。
原本這是衛靈公死後,兒子衛蒯聵回來即位,沒想到孫子衛輒霸占王位,還派兵不讓蒯聵回城。其實這個問題想想就能明白,衛出公當上瞭國君,嘗到瞭權力的滋味,他爹一回來,這權力就沒有瞭,怎麼可能讓出來嘛!哪怕這個人是親爹也不行,在絕對的權力誘惑面前,什麼親情都不好使。而當時的南子也還活著,她也怕蒯聵回來報當年之仇,而衛國的王公貴族則害怕南子在衛國的勢力,以及她宋國公主的身份不敢反抗。
衛出公十二年(前481年)蒯聵聯合渾良夫準備奪取衛國國君之位,“出公奔魯,子路死之,蒯聵遂立,是為莊公。殺夫人南子,又殺渾良夫。”
人情冷暖,相互之間隻有利益。即便是父子也難逃利益的枷鎖,尤其是君王之傢,難怪那時的君王自稱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