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開元之治是怎麼出現的 李隆基都做瞭什麼準備呢

開元之治是怎麼出現的 李隆基都做瞭什麼準備呢

時間:2019-08-14 15:36:40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還不知道:開元之治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李隆基的統治進行瞭40多年,在他的統治時期,出現瞭“開元之治”的畫面,使當時國傢出現瞭一定程度的繁榮;可他統治期間也出現瞭安史之亂,因此,落得瞭一個罪人的罵名。對於唐玄宗由英雄變成醜角,由巨人變成侏儒的歷史演變,多少文人墨客,發出瞭“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的喟然長嘆!

李隆基自幼生活在宮闈風雲激蕩的多事之秋。垂拱元年(685)他便呱呱墜地,睜眼看到的就不是李唐江山,而是武周天下。他從小犖犖有大志,在宮中常以“阿瞞”自詡。

七歲那年,他例行至朝堂朝朔望,金吾將軍武懿宗很輕視他,對其隨從高聲喊叫,隆基毫不示弱,嚴厲的批評他。據說祖母特別寵他,次年,改封臨淄郡王。年逮弱冠,張柬之等迫武則天“復子明辟”,擁立中宗李顯。

此時隆基一度兼任潞州別駕,寫過《早登太行山中言志》的詩,其中有雲:“野老茅為屋,樵人薛作裳。宣風問著艾,敦俗勸耕桑”。對下層人民的生活有一定的觀察和體驗。

唐中宗特別無能,在他在任的期間,並沒有什麼權利,什麼事都是聽他老婆和女兒的。張柬之等擁立功臣均旋遭誅逐,武三思之類沉滓餘孽則迅速泛起。值此朝政日非,王室多故之際,李隆基“常陰引材力之士以自助”。

景龍四年(710)六月,中宗被鴆殺於妻女之手。韋後竊國,欲步婆婆武則天之後塵。隆基毅然聯合姑母,帶領一萬兵馬滅瞭韋氏黨羽。李旦當上皇帝。

這件事還沒有平息,另一件事又發生瞭。這時,太平公主控制瞭睿宗,當時在朝的宰相有7個人,其中五個都是太平的門下之人, 就連朝上很多文官、武館,也都歸順瞭她,他們認為“寧王(玄宗長兄)長,不當廢嫡立庶”。可見李隆基的皇儲地位並不穩定。

712年睿宗被帝座(星名的“兇兆”)嚇得讓出瞭皇位,李隆基登基,但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免及重大軍國行政仍然“皆決於上皇”。這期間,玄宗與太平之黨各自磨刀霍霍,伺機下手。713年,玄宗獲悉太平公主及宰相竇懷貞等將率領羽林兵於次日發動政變,遂率廄牧兵馬先其動手,將太平公主之黨一網打盡。至此玄宗方獲得瞭全部權力。

玄宗皇位來之不易,而即位初所面臨的政局更是一副爛攤子,亟待收拾。長期的宮廷政變,削弱瞭中央集權的力量,吏治腐敗,官員冗濫。邊疆上戰爭頻仍,形勢吃緊,河北、隴右一帶成為戎馬蹂躪之鄉,威脅著唐王朝的安全。

土地兼並的日益嚴重,農民也流亡他鄉,使唐王朝陷於危機四伏、財政拮據的境地。“天下戶口,逃亡過半,租調既減,國用不足”的嚴峻形勢,正考驗著這位年輕的皇帝。此時的唐玄宗,嚴於律己,勇於納諫,任人唯賢,關心民瘼,“改中宗之政,依貞觀故事”,是一個銳意於治、有所作為的好皇帝。

唐玄宗任用瞭一批著名賢相。姚崇是一位具有無神論思想的唯物主義者,又是一位“明於吏道,斷割不滯”的於練的政治傢。他入相前,向玄宗敷陳十事,大意是勿貪邊功,廣開言路,獎擢諍臣,除租稅外不得接受饋贈,不要因為和皇上有關系就為所欲為,也不要讓那些宦官參與政治等。

皇上都答應瞭,就是因為答應瞭這些事,為以後政治的開展,做瞭一定的基礎。宋璟是個特別正直的人,“守法持正”的骨鯁之臣。他們“協力輔佐,使賦役寬平,賞罰分明對待百姓也很溫和”。史傢說這個時期朝廷任用的官職都賢臣。

唐玄宗還努力的去整頓他手下的官,對他們生活上也精心糾正。他下發瞭“誡牧宰敕“整飭吏洽詔”、“勸獎縣令詔”,定期派按察使到各地巡省風俗,觀察得失。還規定“選京官有才識者除都督、刺史,都督、刺史有政跡者除京官,使出入常均,永為恒式”。

開元十六年,他親自選延臣出任州刺史,並作詩諄諄告誡他們,他在實踐中厲行瞭“有善必賞,所以勸能,有罪必誅,所以懲惡”的方針。他還針對武後以來官員冗濫之弊,一舉裁汰員外官、試官檢校官數千員。大大精簡瞭官僚機構,也節約瞭財政開支。

均田制至玄宗時已難以施行,土地兼並的日益發展,嚴重削弱瞭唐朝中央的政治和經濟力量,玄宗采取瞭若幹措施予以補救。他頒佈瞭最詳盡的均田法令,重申永業田不得典帖,限制官員侵占農田,對“侵暴百姓”、強占民地的貴族繩之以法,由是“貴戚束手”。又遣使檢括被豪強蔭占的客戶、“私屬”,沒收他們的“籍外占田”。

玄宗還十分重視水利興修,他在位期間共興修瞭五十多項較大的水利工程。災歉之年,還註意賑給救濟,減免稅糧。這些雖然隻是治理表面的對策,但也緩和瞭階級矛盾,有利於社會生產的發展。

在宮廷生活上,玄宗也能以節儉自勵。714年,他果斷地宣佈:“把宮中的金銀珠寶銷毀、變賣,用於軍隊開銷;穿著不要那麼奢華。從此以後,不準大傢再去重金購買珠寶、衣服,誰不遵守便重罰,工資也減去一半。”他消減瞭一部分宮女,把他們送回傢過向往的生活。毀棄武後所造天樞、韋後所立石臺,以示與弊政決裂。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