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古代女子穿高跟鞋也就算瞭 為何男子也有高跟鞋出現呢

古代女子穿高跟鞋也就算瞭 為何男子也有高跟鞋出現呢

時間:2019-08-15 08:19:25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還不知道:古代男子為何要穿高跟鞋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任何時代的女性穿高跟鞋,無論說法再多,肯定與追求美有關系。為瞭美,古今中外的女子,受罪吃苦,卻趨之若鶩,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一、古代高跟鞋的歷史

中國在周代就有高跟鞋瞭,據有關記載,2000多年前,周朝女性所穿的禮履,就是圓頭高底的鞋子,姑且稱之為“古代高跟鞋”。

《玉臺新詠》中有首《和湘東王名士悅傾城》詩:“履高疑上砌,裾開特畏風。”寫得很形象,那時的“高跟鞋”是有相當高度的,這描寫的是1500多年前女性的穿鞋情形。

唐代李白的詩篇文中也有提及,古人登山的履是一種類於高跟鞋的鞋子,可以讓人在登山時可以更輕松。唐代長孫皇後的鞋子“以丹羽織成,前後金葉裁雲飾,長尺,底向上三寸許。”

這種“高跟鞋”底高三寸多,下底窄小,時人給這樣的鞋子起瞭個很詩意的名字叫“晚下”,寓意為,鞋子的底是慢慢落下的,高而危。

這種鞋子適合“婦人短者著之”,在宮廷貴婦以及大傢閨秀中很流行。如今流行的女式坡跟鞋,類似於這種叫“晚下”的高底鞋,腳底如同踩瞭塊磚頭,讓人視覺有沉重之感。

在古代,很多朝代都有高跟鞋的記載,特別是古代在詩文中經常看到,因此,在古代高跟鞋應該是早就普及過。

二、古代人為什麼要穿高跟鞋

你知道古代的高跟鞋是什麼樣子嗎?現在的鞋子都是鞋後跟高,而古代的鞋子是中間高。所以在古代穿高跟鞋與現代的高跟鞋有著很大的區別。

晉朝詩人謝靈運發明過一種著名的“謝公屐”,鞋子前後各安一齒(即鞋跟),是一種專用登山鞋,上山去其前齒,下山去其後齒,走在有坡度的地方,如履平地。

在古代農耕社會,商品意識不強,鞋子要還是靠自傢做。碰到所遭遇的情況,草根階層隻能忍著,有點小資意識的,就會自己想轍。

高跟木鞋穿上去肯定不舒服,但是幹凈。踩進水窪裡,甩一下就行,腳不會濕;踩上泥,在地面蹭一蹭就掉瞭,不用擔心打濕鞋面。

幹凈和舒服比起來,有身份的人一般都寧可選擇幹凈;所以古代穿高跟鞋的,應該都是有身份的人。更不是一般勞動的百姓穿的。

古人為什麼穿高跟鞋?這裡一定有審美的考慮,但更多的應該是為衛生。古代高官出行,講究“黃土墊道,凈水潑街”。之所以如此,就是彼時的路面狀況太糟糕。

三、古代男人為何也要高跟鞋

在古代,不僅女人穿高跟鞋,男人也穿,古籍中常說的“高屐”,就是高跟鞋。但這種“屐”是木頭做的,也不像慈禧穿的那樣中間高,而是兩頭高。

新疆首次發現古代男式高跟鞋,這是一雙古代男式高跟鞋,奇特的形狀讓人稱奇,鞋底有三個木齒,整隻鞋子看上去像三條腿的小板凳。

這雙古代男式高跟鞋的收藏者為一位名叫庫爾班的老人,這雙鞋是木制的,鞋長33厘米,跟高7厘米,與現代人所穿的高跟鞋明顯不同。

這是距今800年前金元時期的高跟鞋,這雙古代男式高跟鞋開創瞭中國高跟鞋的歷史,也是至今發現的我國現存最早的高跟鞋。

我們曾在古代壁畫裡見過此類鞋,但苦於一直未發現實物,不敢判斷真偽。這次發現填補瞭我國民族服飾在金元時期鞋類上的空白,並為研究我國民族服飾發展史提供瞭有力證據。

古代男人穿高跟鞋與女性不不同,更多是實用,或者是戰爭需要,或者工作環境等原因,不管怎麼說,男人穿高跟鞋在中國古代曾經有過。

總之,在中國高跟鞋有著上千年的傳承歷史,如今女人依然保留高跟鞋傳統,而男人在過去也曾經穿過,因此,女性穿高跟鞋應該說是一種自古就有的文化傳統。各位看官,你說呢?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