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心:春秋最強少年將軍,十五歲力敵晉國大將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春秋最強少年將軍,十五歲力敵晉國大將,隻帶六百人殺退數萬敵軍,今天給大傢帶來瞭相關內容,和大傢一起分享。
春秋時期,周王室衰微,各諸侯國經常為一己私利而互相攻伐,結果大國常常吞並小國,最後導致瞭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局面。春秋時期,中原的晉國勢力龐大,南方的楚國日漸崛起,這兩大強國為瞭爭霸就難免會發生“激情碰撞”。在晉楚的城濮之戰中,楚國的一位十五歲少年盡顯英雄本色,一人力敵晉國大將,並帶人從數萬晉兵手裡救出瞭楚國不少兵將,打得數萬晉兵大敗。此人堪稱春秋最強少年將軍。
公元前632年,晉國與楚國之間爆發瞭爭奪霸主的一戰——城濮之戰。城濮之戰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一次戰役,整個戰役以楚國慘敗告終,而晉文公也通過這次戰爭的勝利成為瞭春秋五霸之一。當時楚國發動瞭四萬多人前去討伐晉國,而晉國也出動瞭三萬多人的大軍;雙方所派出的戰將陣容也非常豪華:晉國元帥為先軫,大將有趙衰、欒枝、胥臣、祁瞞;楚國元帥為成得臣,大將有鬥越椒、鬥勃、鬥宜申。這些都是春秋時期的名將,個個武藝高強,戰鬥力驚人。值得一提的是,楚帥成得臣的兒子成大心也隨軍出征瞭,並且成瞭楚軍中不多的亮點。
當時成大心隻有十五歲,沒有名氣,但是他繼承瞭父親成得臣的勇猛,戰鬥力爆棚。成大心手使一條方天畫戟,有萬夫不當之勇,同時膽識過人。晉楚交戰以後,晉文公采取瞭“退避三舍”的戰略方針,兵退九十裡。晉文公此舉既報瞭當年楚國之恩,又運用瞭驕兵之計,真可謂一箭雙雕。晉國主帥先軫於是也順水推舟,故意讓晉軍詐敗從而誘楚軍深入,並設下埋伏準備一舉擊潰楚軍。結果一心求勝的楚主帥成得臣真的冒進貪功,從而慘敗。關鍵時刻,成得臣之子成大心挺身而出,救瞭楚軍,挽救瞭不少損失。
話說成大心隨大軍出征,隻帶瞭手下親兵六百人出戰,並且一戰成名。先軫詐敗,成得臣命全軍乘勝追擊。十五歲的成大心手拿畫戟一馬當先,晉國大將祁瞞見其年小,非常輕視,拿著刀就直奔成大心。祁瞞是晉國人,同時也是僅次於勇將欒枝、胥臣楚等人的猛將。祁瞞以為自己可以一刀輕松解決成大心,結果兩人打瞭二十回合不分勝負。春秋時期,還沒有幾個少年大將可以像十五歲的成大心這樣與敵國猛將戰平的戰例,由此可見成大心的勇猛,堪稱春秋時期最強少年將軍。楚將鬥越椒又趁機一箭射掉祁瞞的盔纓,隨後又射倒晉軍帥旗。晉兵頓時大亂,成得臣等人率領全軍追著晉軍打。
就這樣,楚軍落入瞭先軫設計好的埋伏圈,掉進巨坑的楚軍瞬間潰敗,整個畫面慘不忍睹。三萬多晉兵合力殲滅瞭楚國的左右兩軍。成得臣、鬥越椒及楚軍陷入瞭混戰之中,由於楚軍非常被動,因此局面對楚兵不利,突圍成瞭楚軍的唯一出路。但是突圍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被敵人包圍的楚軍根本不是想沖出去就可以輕易沖出重圍的。關鍵時刻,十五歲的成大心站瞭出來。據《東周列國志》第四十回與第四十一回描寫道:“小將軍成大心一枝畫戟,神出鬼沒,率領宗兵六百人,無不一以當百,保護其父得臣,拼命殺出重圍。不見鬥越椒,復翻身殺入……兩個遂合做一處,各奮神威,復救出許多楚軍,潰圍而出。”寥寥可數的幾句話,把成大心的勇猛描寫得淋漓盡致。
當時楚軍被分割成數個部分,處於混亂局面。而三萬多晉兵屬於合圍之勢,且以逸待勞。在這種情況下,一位年僅十五歲的少年將軍隻帶著六百人成功突圍,不但救出瞭父親成得臣,而且還再次殺去敵軍救出瞭鬥越椒,後來兩人又合力救出瞭不少楚軍。根據史料記載,這一戰後,四萬多楚軍損失瞭百分之三十左右,保存瞭六、七成的實力。換句話說,不是成大心的幾番廝殺拼鬥,楚軍的傷亡會更多。
在當時的情況下,成大心帶著六百人,從數萬晉軍之中殺進殺出,不但來去自如,而且還成功地救出瞭不少楚軍、楚將,由此可見成大心過人的膽識與極強的戰鬥力。可以假設一下,在我軍士氣低落的時候,加上又落入瞭幾萬敵人的陷阱包圍之中,同時己方隻有六百人;面對這種不利的局面想要成功突圍都難,更別說救人瞭。這種難解的問題連名將都很難辦到,可是一位十五歲的少年將軍成大心卻辦到瞭,可見他的英勇非比尋常。不難想象當時的成大心就像長坂坡的趙子龍一樣,帶著麾下六百人奮不顧身地沖向數萬晉兵,並揮舞手中的畫戟殺得幾萬敵人四散奔逃,這才救下瞭被困的楚兵、楚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