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一個能讓慈禧改聖旨的五品官員!他是怎麼寫奏折的?

一個能讓慈禧改聖旨的五品官員!他是怎麼寫奏折的?

時間:2019-08-16 20:36:33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一個能讓慈禧改聖旨的五品官員!他是怎麼寫奏折的?今天小編就為大傢詳細解讀一下~

“站住!出宮幹什麼?”“幹什麼?奉慈禧太後之命,送禮物到醇王府,為皇上的額娘、太後的親妹妹祝壽!”“把門照拿出來看看!”“沒有。”“沒有門照就不能出宮!”“你好大的膽子,慈禧太後的東西你們都敢不放行,想造反嗎?”“你不要嚇唬人!沒有門照如何證明你奉的是慈禧太後的命令?”

這一幕發生在北京紫禁城午門,太監首領李三順帶人奉慈禧太後之命給其親妹妹送生日禮物,誰知忘記辦出宮的門照,宮門守衛玉林等人不予放行。

按照清朝內宮制度,太監宮女出宮,無論公私,均需辦理門照,上面詳細寫明所帶物品,再請午門放行。

李三順之前和宮門守衛就鬧過不愉快,仗著是奉慈禧太後之命出宮,既然忘記辦門照瞭就索性不辦,想借太後的權威殺殺守衛的威風。

“我李三爺在養心殿服侍太後多年瞭,你們難道不認識?”

“卵子都沒有,你也配爺們兒?哈哈。”

“混賬東西,你敢罵爺們兒?”

爭吵還在繼續,玉林一句嘲笑的話語徹底激怒瞭李三順,雙方準備動手瞭。

玉林見勢不好,心裡準備放行,但還是順勢問瞭一句:“盒子裡面裝的什麼東西,打開蓋子讓我看看。”

李三順聽後心生一計,於是把盒蓋打開道:“喏,壽桃。”

出於好奇心,玉林移步向前去看,隻見李三順伸出一隻腳,玉林冷不防一個趔趄,將壽桃打翻在地,頓時嚇得臉色煞白。

“你這狗日的王八羔子,把太後的禮物弄壞瞭,看你如何賠!”

“你這狗日的,敢陰我,看我不打死你。”

玉林被絆倒,還打翻瞭太後的東西,頓時怒火沖天,帶著手下和李三順等人就打瞭起來。

“你阻擋太後的禮物出宮,又毒打太後身邊的人,罪惡滔天,給我等著瞧!”

02

李三順回到慈禧太後的住處,慈禧太後正和慈安太後聊天。

隻見李三順向慈禧太後哭訴說:

太後,我剛剛奉您的命,挑著您給醇王福晉的生日禮品出宮,午門守衛玉林要我拿出門照來。

我客氣地對他們說,辦門照的人睡午覺瞭,這是太後送給醇王福晉的,您就免瞭吧!

玉林板起面孔說,太後的也不能免。

我說那請先放我出宮,下午再給補一張給您。

玉林說,打開盒子讓我們檢查。

我說都是太後禦膳房做的吃食,不要檢查瞭吧。

玉林又說,太後送的也要檢查!

我不同意,怕灰塵弄臟瞭食品,玉林走上前來抓著我的手要我揭蓋子。我不肯,於是他們就打我,還一腳踢翻瞭食品盒,踢翻瞭後還踢瞭三踢!

李三順並沒有如實的講事情的經過,而是捏造瞭一些情節,以此來激怒慈禧太後。

果然,慈禧太後聽完之後雷霆大怒道:“反瞭!反瞭!傳我旨意,把那幾個午門守衛統統抓起來,立即斬首示眾!”

一旁的慈安太後聽瞭之後也是比較生氣,但是對李三順的話有所懷疑,現在聽到慈禧太後要將午門守衛立即斬首,覺得決定太過草率.

於是對旁邊的太監說;“玉林等人欺人太甚!你到內閣去傳達我的旨意,要他們以皇帝的名義擬旨,命刑部立即拘捕午門守衛玉林等人,從嚴查辦!”

說罷便安慰慈禧太後去瞭。

幾天後,經刑部審訊上報,最終由慈禧太後決定,守衛玉林等人一律革職發配到黑龍江充當苦差,遇天下大赦而不赦,對太監李三順則沒有任何處罰。

03

對宮門守衛處罰之重,對太監偏愛之深,令滿朝大臣不僅意外,還憤慨。

連日來,滿朝官員紛紛私下議論:明明是太監理虧在先,為何隻處罰守衛一方?

守衛盤查乃是職責所在,即使出現毆打之事,也不可以處以如此重的懲罰。

革去職務已屬不輕,加之發配邊疆充當苦差、遇赦不赦,這一輩子永無出頭之日瞭。

奉行職守的遭到嚴懲,違反宮禁的反倒無事,今後誰來遵制,誰來守責?

這叫人如何服氣?

然而,這個處罰決定背後的原因很明顯:李三順是奉瞭慈禧太後之命出宮的,打狗得看主人,玉林等人年少不知此中利害關系。

滿朝文武大多明白此中的奧妙,雖嘴上打抱不平,但都不想在慈禧太後的氣頭上觸她的黴頭。

但是,翰林院有幾個書呆子與眾不同,他們敢於頂風逆浪,要為公理去爭鬥一番。

翰林學士陳寶琛上奏進諫道:護軍稽查無大錯,太監仗勢欺人應受到懲罰,太後皇上要謹防由此而滋生的太監幹政弊端。按照大清律例,就算是守衛無故打瞭太監一頓也不應該有此懲罰,如果不顧律令亂處罰,天下之人肯定會失望的。

奏折送上去慈禧太後不予采納,石沉大海。

04

此時任五品官的張之洞也非常關註此事,他從內心裡和大多數文武大臣的觀點一致,認為這件事主要錯在太監,對宮門守衛的處罰過重,可能還會造成太監幹政的嚴重後果。

張之洞一開始還寄希望於慈禧太後怒火消除後自己慢慢醒悟過來後,自己慢慢彌補過失。

這種期盼落空之後,他又懇切地盼望有地位崇高的人出來上奏點撥太後,可沒想到也是石沉大海。

於是他仔細思考其中的原由,自己準備上奏進諫。

張之洞明白,之所以對守衛處罰如此之重,是因為守衛不給慈禧太後面子。

自己首先要明確目的,就是讓太後收回成命,從輕處罰守衛,並給參與鬥毆的太監以懲處,不要讓太監有得勢滋生非分之念。

隻要這個目的能達到,手段是可以靈活的。

太後死要面子,決不能有半點批評她的意思,這是首要。

其次,太後眼下最惱火的是守衛,若是一個勁地為守衛辯護,則反而會更令太後生氣,一旦惱羞成怒,堅持要按她說的辦,那就毫無辦法瞭,總不能為幾個守衛而死纏著太後不放吧。

於是他就按著這個思路去上奏進諫。

他的奏折大意如下:

首先,申明守衛受處罰是因為違抗太後的懿旨,而不是因為毆打太監,抬高太後而貶低太監;

其次,為瞭讓太後懲處太監但又不能有“懲處太監”的字眼,於是他舉瞭嘉慶年間因太監為內應造成宮廷之變的事,提醒太後對太監的放任很有可能威脅自身的安全;

最後,他用兩句名言“履霜堅冰,防其漸也”、“城狐社鼠,惡其托也”,來暗示太後須防止太監仗勢驕縱。

慈禧太後本來氣消之後也覺得對守衛的處罰過重,可是沒有找到合適的“臺階”下來。

讀完張之洞的奏折,心裡甚是寬慰。

張之洞的奏折和陳寶琛的不同,張之洞沒有說她任何不當之處,也沒有為守衛辯護,這兩點最讓她舒服。

至於張之洞指出的謹防太監得勢這一點,她也深以為然。

於是,她對該案重新處分,玉林等人改為杖一百、流放兩千裡,太監李三順重責三十大板,以後需將太監嚴行約束。

經過此事,慈禧太後對張之洞刮目相看,予以重點關註。

不久後,張之洞由五品官升為四品翰林院侍講學士,再後來,就出將入相位列晚晴四大名臣瞭。

慈禧太後九連拍

05

人的一生還是需要機遇的,要是沒有太監李三順的囂張跋扈,張之洞就沒有機會表現自己的才能。

就算有機會,可能也不一定會換來慈禧太後強烈的認同感,官職不一定會升這麼快。

與其說是張之洞憑借自己對人性的把握和高超的語言藝術成就瞭自己,不如說是一個太監的任性造就瞭一代名臣。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