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蕭何為何要幫呂雉殺韓信?蕭何對得起韓信對他的信任嗎?

蕭何為何要幫呂雉殺韓信?蕭何對得起韓信對他的信任嗎?

時間:2019-08-16 20:44:01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蕭何為何要幫呂雉殺韓信?蕭何對得起韓信對他的信任嗎?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傢參考。

韓信的死可能讓很對人對蕭何產生瞭改觀,原本以為蕭何是一位重情義之人,畢竟韓信是他給勸回來的。但蕭何還是幫助呂後除掉瞭韓信,雖然對外宣稱韓信有謀反之心,但背後的真相誰又知道呢。劉邦稱帝後疑心越來越重,呂後也不是個省油的燈,如果他們都對韓信有瞭猜忌之心,那韓信肯定是很難活下去瞭。蕭何會幫呂後也很現實,就算他事後極度後悔自責,可能當下也沒有第二個選擇。

公元前196年,劉邦正在親征代王陳豨的戰鬥中,在呂後的安排下,蕭何誘騙淮陰侯韓信進入未央宮,韓信一到,受命埋伏在宮中的衛士一擁而上,將韓信活捉,捆綁至長樂宮呂後跟前,隨後,呂後將韓信斬於長樂宮鐘室,隨他一起被殺的,還有韓信一傢老小,頓時,血流成河。

於是,歷史上便有瞭:“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句悲嘆的成語;

因此,歷史上也有瞭:“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的千古名言。

那麼,在那個風聲鶴唳之時,韓信怎麼會輕信蕭何,而進入未央宮而送肉上砧板——找刀挨呢?

韓信這個人,雖為武夫,卻有著文人的溫情,對待恩人或朋友,點滴之恩,皆湧泉相報。當年在傢鄉淮陰,他窮困潦倒,經常挨餓,偶到朋友,那個下鄉南昌亭亭長傢裡蹭飯,吃瞭幾次就被亭長的妻子趕瞭出來,是那個白發蒼蒼的漂母,可憐他這個落魄之人,每天定時接濟他以飯食。對於漂母之恩,韓信一直銘記,後封楚王之時,特以千金之資饋贈漂母,以不忘恩情。

對於蕭何,韓信更是如此。當年項梁起兵,韓信仗劍相隨,不過未被註意,不得重用。項梁死後,韓信又隨瞭項羽,項羽給瞭他一個小小的郎中,他多次主動獻計,項羽不睬,極不得志。於是,韓信另謀高就,到漢中投靠瞭漢王劉邦,但也隻謀得小官,離他的理想十萬八千裡,也不得志。

就在他覺得前途渺茫,打馬離開之際,是蕭何,聽說埋信因嫌官小走瞭,便連劉邦都沒報告,就飛身上馬,星夜兼程,拼命去追韓信,硬是把韓信說服,調轉馬頭,再次回到瞭漢中。

蕭何追回韓信後,就直接向劉邦建議拜韓信為大將軍,劉邦眼睛都大瞭!要知道,曹參、周勃、樊噲這些攻城無數、戰功無數的宿將,都沒封大將軍,要拜一個名不見經傳、連自己都不熟悉的人為大將軍,要麼就是蕭何瘋瞭,要麼就是自己聽錯瞭。

都不是,蕭何的反復勸說、極力推薦,讓劉邦頓時下瞭決心,於是號令三軍,築壇用禮,恭恭敬敬地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也因此一步登天,有瞭更廣闊的天空,有瞭更好發揮自己長處的領地,於是,練軍隊、用良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拉開瞭還定三秦、東征天下的序幕,他也由此實現瞭自己的人生理想。

對於這樣一個知己,這樣一個伯樂,以韓信知恩圖報的性格,自是感恩戴德、永世不忘。在被劉邦降為淮陰侯、軟禁於長安之時,韓信當然也留意自己的安全,輕易不與交往,也不輕信人。但是,蕭何是誰,如父如母,恩重如山。所以,蕭何一聲招呼,韓信立馬前行,踏上瞭赴死的道路。雖然事先不知,但我估計,韓信即便知道蕭何要算計他,他也會從容就道的,以死報恩,也是韓信這個人的性格使然。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