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為什麼阻止不瞭大清的衰落 這個鍋還得乾隆自己來背
嘉慶為什麼阻止不瞭大清的衰落呢,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傢一個參考。
提起嘉慶,很多人認為嘉慶除瞭處死大貪官和珅外,好像就沒有什麼功績瞭。有一種說法,說的是嘉慶是清朝存在感最低的皇帝之一。從1796年乾隆將皇位禪讓給嘉慶,到1820年駕崩,嘉慶在位共24年,實際掌權21年。
然而,史學界對嘉慶的研究明顯不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除瞭殺掉和珅外,確實沒有拿得出手的政績。事實上,嘉慶是一個好皇帝,但不是一個有作為的君主。自詡“十全老人”駕崩後,嘉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和珅,這讓朝臣精神為之一振,對大清又充滿瞭希望。

可嘉慶在懲處和珅外,並沒有像其祖父雍正一樣,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說嘉慶是一個好皇帝,確實是一個憂國憂民、勤於政事的帝王,既沒有荒淫無度,也不怠政。以勤政為例,嘉慶大力發展農業,幾乎每年都會想到給農民減除賦稅等。
值得一提的是,嘉慶還廢除瞭雍正以來的殘酷文字獄,贏得瞭文人們的尊重。可嘉慶為何就不能阻止大清走向衰弱呢?大傢要有一個認識,乾隆時期大清的國力來到瞭頂峰,可吏治腐敗,軍備廢弛,上下貪腐成風。

雍正把一個朝氣澎湃的大清交到乾隆手上,結果乾隆交給嘉慶的是一個爛攤子。到嘉慶繼位時,清朝已經走過瞭一百五十多年,封建社會的弊端已經暴露出來,這不是守成之主嘉慶能解決的。
古代封建社會大凡一個國傢能走向強大,最高統治者的決策至關重要,而嘉慶的格局偏偏又很小。所以出現瞭這樣一個奇怪現象,嘉慶在位期間明明重視對貪官的懲處,結果卻是一名貪官倒下去瞭,千萬個貪官又站瞭起來。

舉個例子,嘉慶十八年(1813年)九月,堪稱銅墻鐵壁、固若金湯的紫禁城,竟然被天理教給奇襲瞭。皇城都被襲擊瞭,很多官員非但不緊急支援,反而相互推諉,差點被天理教教徒一鍋端瞭紫禁城。
嘉慶在位期間,已經是19世紀瞭,西方已經處在大航海時代,國力更是蒸蒸日上。而嘉慶仍然實行閉關鎖國,使得大清喪失瞭與西方同時進步的機會。總之,嘉慶是大清真正的“背鍋皇帝”,乾隆給他的這口鍋實在是太重瞭,以至於致使他成為瞭一個平庸皇帝。
參考資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