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喜歡上16歲少女,知縣寫詞譏諷最後結局如何?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瞭一篇關於柳舍春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300多年前倉央嘉措說瞭一句“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道出瞭自己的無奈,也感動瞭世人。隻是其實這種無奈,或許並非隻有倉央嘉措一人有,“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出傢人也並非隻有他一個。
當年蘇軾任杭州知府時,就曾判過一個案子,一位和尚因情殺人,最後蘇軾判瞭他斬立決,還一氣之下寫瞭首《踏莎行》,感嘆“空空色色今何在”。本期要和大傢分享的也是一個這樣的事件,隻是最終的結果是喜劇的。
《堯山堂外紀》中記錄瞭一樣一段趣事。明朝有位富傢千金名叫柳舍春,年芳16歲,當時身染重疾病去廟中祈福。此女溫良大方,一來二去,廟中的小和尚便暗生情愫,但卻苦於自己的身份無法表白。於是小和尚便把自己的心意寫在一個祝禱詞中,詞是這樣寫的:
江南柳,嫩綠未成形,枝軟不堪輕折取,黃鸝飛上力難禁,留取待,春深。

從這首詞來看,小和尚還是頗有點文采的。全詞寫的是一派江南早春之景,柳芽未成形,柳枝還嫩綠經不起折取,黃鸝飛上枝頭也讓它不堪承受。最後6個字,“留取待,春深”是表示自己願意等待對方點頭,可謂一片真情。
柳舍春聽瞭這首詞,心裡是萬般愁緒,一方面自己也是有情的,另一方面對方的身份又十分尷尬,於是整日將這首詞念叨著。這件事被柳舍春的父母知道瞭,十分震怒,於是便將其張上瞭公堂,告他個思凡之罪。
知縣是大將方國珍,頭一回見這麼稀奇的案子,看著這小和尚和他寫的那首詞,也依原韻和瞭一首:
江南竹,巧匠作為筒,付與法師藏法體,碧波深處伴蛟龍,方知色是空。
與小和尚前詞相比,這首詞也是首妙詩,滿滿的嘲笑和譏諷。小和尚寫的是江南柳,知縣寫的是江南竹,竹子做成經筒,對方天天對著,卻不知色即是空的道理。念完此詞知縣就打算判小和尚之罪,小和尚自知難逃一劫,於是求知縣讓他再作一詞。知縣好奇他還能有什麼花樣,便同意瞭。這次小尚吟的是江南月:
江南月,如鏡也如鉤,如鏡不臨紅粉面,如鉤不上畫簾頭,空自照東流
這首詞寫得是十分淒婉瞭。小和尚以江南孤月自喻,自己就像那如鏡如鉤的彎月,如鏡卻無人來照,如鉤卻上不瞭畫簾,隻能獨自守著清寒照著江水東流。知縣一聽,倒同情起小和尚瞭,於是將富傢千金叫來,問她是否有意,姑娘點點頭。知縣於是一拍桌子,命和尚還俗,成全瞭他和姑娘。因為這最後一首江南月之作,小和尚化險為夷。

三首詞作,一首江南柳,一首江南竹,一首江南月,每一首都道出瞭寫詞人當時的心境,也成就瞭一段姻緣,令人會心一笑,每次讀完隻能說高手在民間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