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為什麼要把朵顏三衛狠揍瞭一頓?原因是什麼
今天小編給大傢準備瞭朱棣為何不念舊情,在北征蒙古歸途中把“朵顏三衛”狠揍瞭一頓?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明朝時候,洪武的文治武功非常瞭得。開國皇帝都是東蕩西殺、勵精圖治,用不完的精力。
所以洪武年間,海內歸心,天下太平。
明朝的前期疆界厲害得很,東起朝鮮,西據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磧。主要貢獻都是前兩代皇帝做出的。
洪武年間,明代大將馮勝建立大寧城(今內蒙古寧城)開始,明朝就對大寧及其周邊地區實行行政管理。
朱元璋雖然是要飯出身但喜歡讀書,把統治術學的非常透徹。他知道蒙古遠離內地,漢人管理起來難度大,就采取以夷制夷的策略,讓蒙古人來管理蒙古人。設立瞭泰寧衛、朵顏衛、福餘衛三個衛所。但當時朱元璋又對三衛不放心,便命令第十七子寧王朱權坐鎮大寧府當政委,統管全局。
明永樂二十年(1422)七月,蒙古的阿魯臺起兵造反,明成祖朱棣前去討伐他,大獲全勝。在班師回朝時,路過大寧,大寧長官朵顏三衛畢恭畢敬去迎接,但明軍卻突然對朵顏三衛大打出手,把朵顏三衛弄得一頭霧水。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原來朵顏三衛在執掌大寧大權後,表面上跟蒙古是勢同水火,不一個國傢瞭,但一直立場不堅定,左搖右擺,采取非常靈活、務實的"外交政策"。其實就是玩兩面三刀,盡量誰也不得罪,在明朝和蒙古之間搞平衡。這樣一來,蒙古和明朝兩邊都對朵顏三衛有求必應,爭相拉攏。
1399年七月,明太祖四子燕王朱棣從北方起兵發動政變。朱棣起兵向南攻打明建文帝的時候對自己周圍的將領都不滿意,駐守遼東的各部明軍將領都看不上眼,唯獨欣賞能征善戰的朵顏三衛。於是就派人跟朵顏三衛接觸,表達瞭自己對他們的器重,還送去瞭綾羅綢緞和不少珠寶。
朵顏三衛一直在寧王朱權身邊,但朱權從沒有給過一個笑臉,好像誰欠瞭他什麼似的。而且這個朱權非常霸道,依仗著自己是皇族,做事獨斷專行、飛揚跋扈,從來不跟朵顏三衛商量。一年前,朵顏三衛的護衛和朱權府裡的人發生打鬥,朱權府裡的人受瞭傷,朱權竟然裝作不知道,把朵顏三衛的護衛處死。朵顏三衛當時肺都氣咋瞭,要不是部下勸阻,早就投奔瞭蒙古。
朵顏三衛感覺朱棣也是一個王爺,卻如此瞧得起他們,真是個知己和偉人呢。
朵顏三衛信奉士為知己者死的精神,當然也是看在禮物的面子上,當時就對朱棣表示,我們願意死心塌地跟著大王肝腦塗地,出生入死,
朱棣大喜,就積極謀劃幹掉到朱權,因為這個朱權也跟自己不是一條線的人。隻有除掉朱權,自己才的大後方才穩固。
轉眼到瞭十月,朱棣率大軍對大寧發動突襲,朵顏三衛裡應外合,朱棣順利地制服瞭寧王朱權,將朵顏三衛立下大功,得到朱棣的嘉獎,也把他們收到自己的軍中。
朵顏三衛的蒙古兵個個武藝高強。驍勇善戰,都是打起仗就不要命的主。
朱棣就讓朵顏三衛給自己挑選出三千精銳騎兵跟著自己征戰,朵顏三衛的這三千人馬果然打仗非常英勇,非常賣力,一點也不含糊。
1402年6月,朱棣打進明朝的首都應天(南京),登上皇帝寶座,明朝進入瞭明成祖時代。
明成祖朱棣不是個念完經就打和尚,過河就拆橋的人。當皇帝不久,朱棣就把大寧這塊地方賜給瞭朵顏三衛。
不僅如此,朱棣還向三衛提供好多農具、耕牛、種子讓他發展當地農業,促進經濟發展。
又賞賜瞭不少綾羅綢緞和金銀珠寶,作為對他們的獎賞。
朱棣這樣做不光是報答朵顏的幫助,更重要的是籠絡朵顏,讓他死心塌地終於自己,充當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橋頭堡。
可是朵顏三衛不過是個普通的地方部門,他們的人馬再如何瞭得也沒有多少人,戰鬥力根本就不能跟韃靼、瓦剌蒙古大部族的勢力相提並論,人傢一個噴嚏就把他們嚇倒瞭。再加上畢竟大傢是蒙古近親,多有往來,很難不走動。
後來三衛在大明和從韃靼、瓦剌蒙古之間隻能采取權宜之計,虛與周旋,兩邊不得罪。
就像村裡的小寡婦,你是能得罪村主任還是村支書?一個弱女子還能怎麼地?朵顏三衛的墻上草態度讓朱棣心裡好不舒服,但軍國大事多,顧不上修理他。
1422年3月,蒙古封建領主阿魯臺向大明發起進攻,並一度打到瞭興和守禦千戶所(今河北張北縣),朵顏三衛經不起阿魯臺的威逼利誘也偷偷派兵進攻大明。
大明那時正強大,太歲頭上動土還瞭得。朱棣立刻禦駕親征。
有本事的皇帝就是牛,動不動就是親征。崇禎要有這本事,也不會去煤山瞭。
皇帝出馬一個頂倆,阿魯臺嚇得屁滾尿流。
朱棣大獲全勝、班師回朝。
出征的時候,朱棣就尋思教訓三衛,他路過大寧的時候就對手下說,阿魯臺之所以這麼囂張,都是三衛這幫孫子立場不堅定,跟阿魯臺狼狽為奸的緣故、是時候教訓一下這幫傢夥瞭。
皇上的大軍兵強馬壯,又剛剛打瞭勝仗,士氣高昂,手下將領都想在皇帝面前表現表現。所以攻打三衛不在話下。
明軍兵分兩路,向三衛的軍隊發起攻擊,三衛怎能抵擋,立刻潰敗。朱棣念著三衛當年的情分也不想斬盡殺絕,隻想給他一個教訓,就沒有下令追擊。
經過這場戰鬥,三衛輸地服服帖帖,不得不有所收斂。
但朵顏三衛不長記性,好瞭傷疤就忘瞭疼,當它元氣恢復後就不斷南下騷擾大明內地。
1428年秋,明宣宗去邊境視察,到喜峰口的時候,又碰見兀良哈犯邊,又是一頓痛打。
十五世紀末,東部蒙古漸漸強大,三衛的處境越來越不妙,經常被他們欺負。
又過瞭幾十年,三衛這個小部落終於被弱肉強食,成為歷史。
可見,明成祖朱棣在出征回朝途中攻打朵顏三衛,一點也沒有恩將仇報的意思,隻是想給反復無常、騷擾大明的藩屬一點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