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昭王之後的燕國是什麼樣的?趙國被坑殺40餘萬士兵後,還能迫其割地
燕昭王之後的燕國有多弱?趙國被坑殺40餘萬士兵後,還能迫其割地,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晉國三分,七雄鼎立,中原大地正是開啟瞭長達200餘年的戰亂時代,後世謂之曰:戰國。
但起初戰國並不是指一個時代,是單純地指相互攻伐的諸侯國。
而在東周後期就出現瞭戰國的概念,如《尉繚子·兵教下篇》中記載:今戰國相攻,大伐有德,到瞭西漢初期,戰國的含義還並未發生變化,如《史記·匈奴列傳》中記載:冠帶戰國七,而三國邊於匈奴。
西漢劉向整理皇宮藏書時,發現瞭《國策》、《國事》等書,根據這些書中的內容重新校訂,匯編33篇,而成《戰國策》一書,此時戰國作為一個時代,才正式沿用下來,直到現在。
劉向匯編的《戰國策》在流傳中有很多內容被丟失,到瞭北宋時期已丟失11篇,後來北宋文學傢曾鞏不遺餘力,才又重新湊足33篇,就是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戰國策》瞭。
《戰國策》記載的史事,上從公元前490年智氏滅范氏、中行氏,下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華夏之後,燕國高漸離以築刺殺秦王政為止,共計270餘年。
既然《戰國策》的結尾是燕國,那麼我們就要說說這個存在感並不高的七雄之一瞭。
燕國,最被人熟知的君主,莫過於燕昭王瞭,因為孱弱的燕國在他手中曾強極一時,但燕昭王之後燕國就換瞭一副模樣,不思自我圖強,總想著趁火打劫。
那麼燕昭王之後的燕國有多弱?趙國被坑殺40餘萬士兵後,還能迫其割地。
而讓燕國栽跟頭的是老將廉頗,有人說廉頗位列四大名將有水分?其實並沒有,因為就是他曾帶領老弱殘兵差點滅瞭燕國,挽救瞭趙國。
秦趙長平之戰正酣,燕國坐上瞭小板凳。
秦趙長平之戰,不僅僅隻是秦趙之間的決戰,而是決定瞭整個戰國局勢的走向,在此之前,秦國對於山東六國的軍事力量並不具備顯著優勢,至少趙國還能和秦國相抗衡,但長平之戰後,趙國元氣大傷,秦國儼然已經一傢獨大。
那麼長平之戰時,山東其餘諸侯都在做什麼呢,毫無疑問,它們由於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都采取瞭壁上觀的態度。
作為趙國世仇的燕國,自然也是搬起瞭小板凳,看起瞭熱鬧,相比較其餘諸侯或多或少的猶猶豫豫,燕國則看熱鬧不嫌事大,兩軍對壘,燕國並沒有想著會唇亡齒寒,畢竟對於燕國來說,秦國離自己遠著呢。
燕國為何會與趙國有世仇呢?其實還是因為趙國動不動就會拿燕國出氣,當秦國占領瞭趙國的城池,趙國就會去攻占燕國的城池,畢竟秦國不好對付,但燕國是軟柿子嘛,尤其到瞭戰國中後期,燕趙之間更是動不動就開打。
趙國損失40餘萬青壯年,燕國打起瞭歪主意。
長平之戰前期,秦趙雙方對陣的將領是秦國王齕和趙國廉頗,雙方交戰瞭數次,結果廉頗被打的節節敗退,隨後轉攻為守,意圖和秦國打持久戰,在當時而言,秦趙都不適合打持久戰,因為這等規模的戰爭,對於糧草的需求太大瞭。
據後世史學傢推論,秦趙雙方在這次戰爭中投入瞭近百萬的兵力,根據《居延漢簡》記載,一個士兵一個月的口糧大約3石3鬥左右,按照當時的標準計算,三石三鬥大概相當於現在的89斤左右,也就是說每天一個士兵需要大約三斤的粟米,那麼長平之戰時,一天消耗的糧食大約就有三百萬斤之多。
這樣驚人的數字,在當時其實已經能拖垮一個國傢瞭,就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速戰速決成為瞭雙方都迫切需要的打法。
戰爭的結果是秦國慘勝,趙國40餘萬青壯年被坑殺,隨後秦趙又發生瞭邯鄲之戰,趙國幾乎被打殘,但並未被滅國,此時最開心的並不是秦國,也不是劫後未死的趙國,而是坐在小板凳上的燕國,因為燕國打起瞭歪主意。
燕國趁火打擊,廉頗挑起大梁。
燕國想到的歪主意是什麼呢,是趁火打劫,常言道:趁其病要其命,燕國也正是這樣想的,於是派出栗腹借祝壽為由,試探趙國虛實,結果栗腹匯報說,趙國可打(《戰國策》記載:趙民其壯者皆死於長平,其孤未壯,可伐也)。
燕王一聽大喜,隨即出兵60萬伐趙,盡管此時有樂間勸阻說趙國不可打,但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對於燕國的進攻,趙王憂心忡忡,但兵來必須將擋,趙王又啟用瞭老將廉頗,讓他和樂乘一起迎敵。
結果,廉頗不負眾望,帶領著老弱幼等組成的軍團,打的栗腹滿地找牙,不僅殺死瞭他,還一鼓作氣直接包圍瞭燕國的國都薊城,逼的燕王割讓五座城池,廉頗才退兵。
這場戰中,廉頗大敗燕軍之後,並沒有像白起那樣坑殺幾十萬人,而是隻殺死瞭始作俑者栗腹就作罷瞭,這或許就是廉頗的”仁“,如果此戰換做白起來打,估計戰國時期的冤魂又會徒增幾十萬。
飛魚說:
燕昭王之後的燕國有多弱?趙國被坑殺40餘萬士兵後,還能迫其割地,這是因為燕國太弱嗎,其實也未必,或許是因為趙國全民皆兵,戰國末期又一直對秦國作戰,再加上趙武靈王在軍事上的改革尚有影響力,這些因素導致瞭趙國的戰鬥力非常強悍。
廉頗位列四大名將有水分?其實並沒有,因為他曾帶領老弱殘兵,差點滅瞭燕國,雖然廉頗作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並不似其餘三位(白起、王翦、李牧)那麼顯眼,但也名副其實。
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綜合國力和將軍的能力卻至關重要,就像燕國打趙國一樣,雖然趙國元氣大傷,但廉頗憑借著對戰爭的理解,在用兵上是碾壓栗腹的,這就決定瞭燕國註定會偷雞不成蝕把米。
另外,長平之戰中趙國拿出瞭全部的兵力瞭嗎?其實並沒有,因為趙國北部還有戰鬥力更加彪悍的戍邊軍隊,而後來趙國能夠數次打敗秦軍,就是因為趙國的邊防將軍李牧以及他手下的邊防軍,這也是為何長平之戰後幾十年,趙國才被秦國滅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