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直道”為何經歷瞭2000多年都不長草?是因為當時的技術太厲害瞭嗎?
“秦直道”為何經歷瞭2000多年都不長草?是因為當時的技術太厲害瞭嗎?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傢參考。
我們所謂秦始皇所修建的路叫做“秦直道”這是當年秦朝開疆擴土是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然而這個已經經歷瞭2000多年的秦直道一直以來都沒有長草,那麼這是為何呢?其實說實話,針對這個問題無非就是像說秦朝多麼多麼厲害罷瞭。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一句話:“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瞭也就成瞭路。”

事實上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還有人在行走,如今的秦直道大多被野草覆蓋,隻有有人有車經過的地方才會有路,倘若不是數千年來有人經過,又怎麼會不長草?
當然,這個觀點也並不全對,因為秦直道也確實有地段是沒有長草的,也並非是因為有人行走,而是秦直道的修築方式造成的。
秦直道山地路段較多,當時修築的時候多以山脊線為選址地點,所以難免會遇到山峰和深谷,因此需要采用挖山填土的做法,也就是將山峰削去,再將深谷填平,他們填谷的做法用的就是夯土方法。

“夯”是一種築城使用的工具,有石夯、木夯、鐵夯之分,夯土就是將土進行夯實,一夯壓一夯,一層一層的打,一段一段打,將土夯實。古代很多城池城墻的建築就是采用這種做法,夯土做成的城墻堅硬無比,相比磚塊城墻有過之而無不及,迄今為止有很多夯土城墻都未倒塌。
可想而知,這樣的土被夯成像一塊石頭一樣,非常堅硬,野草想在這樣的環境下生長幾乎是不可能的,除此之外,就是他們所用的土都是熟土,高溫燒制的,加入鹽堿,野草在這樣的環境下生長更加不可能。
除瞭認為夯土的原因導致不長草之外,還有一點就是地質原因,因為秦直道有一段是黃沙地段,有一段是黃土地段,可想而知,黃沙地段本就幹旱,常年四季不生長植物,想要長草就難上加難。

隻是隨著兩千年的變化,除瞭一些堅硬地段或者是人流經過的地方,其他地方都長滿瞭野草,因為秦直道一直到清朝滅亡都還在使用。
秦直道工程和長城、驪山墓都是耗費巨大人力物力而成,全長800多公裡,路面寬度20-60米,都代表瞭當時最先進的建築技術。
2006年和2013年,秦直道遺址、秦直道起點遺址和秦直道遺址延安段、秦直道遺址慶陽段分別列入第六批和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