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冷血皇帝,眼睜睜看妃子被大火燒死
嗨又和大傢見面瞭,今天小編帶來瞭一篇關於朱厚熜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不是完美的,世間也就沒有完美之人。《明史》對朱厚熜的記載是這樣的:“帝性嚴厲”,這樣評價一個帝王,在《明史》中是比較少見的,但是,歷史上的朱厚熜確實是一個喜怒無常的君王。
從他的後宮,就可以很深刻地體會到什麼是“伴君如伴虎”。
朱厚熜的前一位皇帝是朱厚照,年僅三十一歲的朱厚照去世之後,並沒有為大明留下繼承人,因此,在眾大臣們的商議下,決定將藩王朱厚熜推上皇位。由於,朱厚熜的生父興獻王朱祐杬早逝,是他的母親一個人把他帶大,所以對他是非常溺愛,而朱厚熜也缺少帝王素質的培養。
所以,他的性格缺陷直接導致瞭他後宮的悲劇。朱厚熜本人涼薄惡毒,在位之時,就大肆殺戮言官,對於他的枕邊人,更是沒有絲毫的心軟,最終,導致他的三位皇後沒有一人能夠善終。

第一任陳皇後:明朝為瞭防止外戚專權,皇帝挑選的皇後必須是平民。陳皇後的本名陳蓮,出生書香門第,世代以科舉為業,高祖是洪武年間的禦史,祖父是成化年間進士,傢中其他男丁都有一定的官職。陳蓮從小受到父兄雅樂文學的熏陶,養成瞭知書達理,溫文爾雅的性格。朱厚熜登基的第一年,他的伯母張太後就挑選瞭陳蓮做他的皇後。
陳蓮面容姣好,性格溫和,各方面都挑不出問題,所以,就算她是朱厚熜所厭惡的張太後挑選的女人,他們夫妻之間也能相處融洽,曾度過一段琴瑟和鳴的美好時光。朱厚熜為瞭表示自己對陳皇後的喜愛,甚至,將她的父親擢升為侯爺,冊封陳皇後的母親為伯爵夫人,還賞賜瞭千畝良田,金銀無數,陳傢一時之間更是無比風光。

時間一轉眼就過去瞭,朱厚熜厭倦瞭陳蓮溫吞的性格,兩人也就沒有瞭從前的恩愛。但是,此時的陳皇後已經懷孕瞭,她肚子裡可是朱厚熜的第一個孩子,朱厚熜對她十分重視。三月正值春暖花開,朱厚熜心情很好,帶著身懷六甲的陳皇後在花園遊玩。逛完花園之後,兩人便進入涼亭內稍作歇息,一旁的宮女連忙端著茶盞上前伺候。
讓陳皇後沒想到的是,朱厚熜被這個宮女的纖纖玉手吸引瞭,居然旁若無人地仔細撫摸,之後,更是與宮女打情罵俏瞭起來。此時的陳皇後感覺自己受到瞭奇恥大辱,面色不快,當即將茶杯摔在瞭地上,茶水也濺到瞭朱厚熜的臉上。朱厚熜感覺面子過不去,便強迫陳皇後下跪,然後帶,著宮女離開瞭,直到夜半時分,才讓陳皇後回去。
由於身心的折磨,陳皇後回去之後便小產瞭。
朱厚熜勃然大怒,絲毫不覺得這是自己的過錯,大罵陳皇後是個妒婦,才會流產的。還宣稱陳蓮品德不端要廢後,結果,陳皇後沒有等到廢後的那一天就去世瞭,年僅二十一歲。
第二任張皇後:陳皇後屍骨未寒,朱厚熜就迅速冊封瞭張氏為皇後。張氏是自己的生母蔣太後挑選的,所以,就算張皇後隻是一介村姑,看在蔣太後的面子上,朱厚熜也給瞭她應有的體面。張皇後見過朱厚熜的薄情寡義,因此,她安分守己,對蔣太後恪盡孝道,每當蔣太後編寫《女戒》之時,她都帶著其她妃子去蔣太後宮中聽訓,極大地滿足瞭蔣太後的虛榮心。
不僅對朱厚熜的生母蔣太後,就連朱厚熜不喜歡的伯母張太後,張皇後對她也是十分的尊敬。張太後年紀比蔣太後大一些,但是,蔣太後卻比她先過世,承受喪母之痛的朱厚熜,認為是張太後詛咒瞭自己的母親,所以,對張氏母族大肆打壓,還宣稱要滅其族。張太後被逼無奈,隻好請求張皇後在朱厚熜面前說幾句好話。
張皇後照做瞭,但是,這個舉動卻更加的觸怒瞭朱厚熜。
他讓人扒光瞭張皇後的衣服,鞭笞一頓之後,宣佈廢除皇後,然後,就把張皇後扔到瞭冷宮,讓她自生自滅。不久之後,張皇後就慘死在瞭冷宮。

第三任方皇後:在廢除張皇後的第十天,作為對張皇後的報復,朱厚熜就冊封瞭方德妃為皇後。他和方皇後並沒有什麼感情,但是,方皇後安分守己,也算是平平穩穩地做瞭幾年皇後。
這時,朱厚熜迷戀上“吃丹藥”、“修仙”,於是,就在宮裡養瞭一群道士。道士說用露水練出來的仙丹最好,他就讓宮女一大早去采集露水;道士說用女人純凈的經血練出來的仙丹最好,他就讓經期的宮女不準吃飯,以保持其經血的純凈性。
為此,很多宮女備受摧殘,於是,宮女們一合計,反正橫豎都是死,倒不如拼一把:她們準備刺殺皇帝。宮女們把皇帝引到偏殿,然後,再用準備好的繩子套在瞭朱厚熜脖子上,但是,由於沒經驗,慌亂之中繩子打瞭死結,再加上方皇後及時趕到,朱厚熜這才逃過瞭一劫。
方皇後看到瞭朱厚熜的狼狽模樣,於是,被朱厚熜記恨。不僅如此,方皇後還借此機會,把事情栽贓到朱厚熜最寵愛的端妃頭上,不料,朱厚熜不僅不信,反而對方皇後更加厭惡。一次,方皇後居住的大殿失火,朱厚熜沒有讓人去救火,反而眼睜睜地看著方皇後被火光吞噬。
總而言之,朱厚熜三個皇後的死,都離不開他的冷漠薄情,這真是伴君如伴虎呀。
隨著朱厚熜年齡增大,加之長期服用有砒霜,水銀,雄黃,朱砂的丹藥,朱厚熜的身體每況愈下。最終,還是被這些丹藥活活害死瞭。朱厚熜駕崩後,裕王朱載垕繼位,年號隆慶。從這一刻起,大明朝揭開瞭長達十八年隆萬大改革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