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後妃脖子上的白佈條,除瞭裝飾還有什麼用?
清宮劇一直是熒屏上的火熱題材,從早些年的《還珠格格》,再到前幾年的《步步驚心》、《甄嬛傳》、《延禧攻略》,都廣受歡迎。而大傢在看劇時,討論得最熱烈的除瞭劇情外,就是劇裡那些後妃們的妝容、禮儀、服飾瞭。
清宮電視劇一般會借鑒歷史,但不會完全還原歷史。比方說,《延禧攻略》中高貴妃穿的珍珠衫,華麗無比,但在清朝的歷史上,皇後和貴妃所穿的服飾講究的不是華麗,而是端正有禮,要穿正兒八經的“禮服”。
不過大傢可以發現,每部清宮劇裡,妃子們不管穿成什麼樣子,脖子上都會掛著個白佈條。這是做什麼的呢?我們應該第一時間就會想到,它有裝飾的作用。實際上確實如此,這個東西不是普通的白佈條,它有個專門的名字,叫做“龍華”。

我們知道,清朝原本是後金女真人建立的政權,1644年清軍入關後,慢慢取得瞭對中原地區的控制,為瞭更好地統治天下,清朝統治者也學習瞭很多漢人的文化,認為女子應該把自己全部包裹起來,不露手臂不露腿,不露脖子就更好。
問題是,清朝滿族的傳統服飾旗裝,是沒有領子,或者衣領分開的,所以她們才會用這個白佈條來擋住脖子。除瞭遮擋之外,還能把衣服裝飾得更好看一些。不過可能有人要疑惑,為什麼要選白色,不選別的顏色呢?畢竟在古代,白色一直被視為喪葬的主要顏色。

其實那主要是漢人的想法,滿族長年待在關外,是馬背上的民族,他們沒有那麼多細致的講究,他們覺得白色也是美麗的,於是就形成瞭這樣的穿戴習俗。這條白佈就像我們現代的絲巾,妃子們的旗裝往往刺繡繁復,搭配一條素凈的“絲巾”,可以形成一種反差美。
如果碰上冬天,這個白佈條還能起到保暖的作用。而它最重要的作用,是還可以方便皇上。清朝後宮的妃子數量不算太多,但也有一皇後,一皇貴妃,二貴妃,四妃,九嬪,下面還有貴人、常在、答應,皇上每天要處理國政,也難把每個人都記得清清楚楚。

所以,龍華上面往往會有不同的刺繡,位份高的,刺繡會華麗精致一些,位份低的,可能連刺繡花樣都沒有,這樣皇帝看到這條白佈,就能大概知道眼前人是什麼品級瞭。小小的一個裝飾,也有這麼多的門道在裡面,不得不說古人生活得真是太細致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