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員退休之後會去哪裡?為什麼大部分都選擇回老傢不留在京都?
古代官員退休之後會去哪裡?為什麼大部分都選擇回老傢不留在京都?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古往今來,故鄉始終是一個特殊的存在,無論你是達官貴族、富豪巨賈還是販夫走卒、奴仆雜役,隻要你生活在他鄉,就有一個統一的名字,即“遊子”,所以才會有“低頭思故鄉”的落寞,有“他鄉遇故知”的欣喜,有“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的激動以及“近鄉情更怯”的復雜心境,即便你在他鄉功成名就,也會生出“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的感慨。沒有人喜歡客死他鄉,所有人都期盼葉落歸根,這是數千年來刻在骨血中的故鄉情結。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古代官員退休之後,很多都選擇回到老傢,而不是留在京城或者就任地,無論京城多麼繁華,就任地多麼風景宜人,始終還是故鄉的雲更飄逸、月更圓、水更甜、山更迷人、人更可愛,即便是腳下的大地,都是故鄉的更踏實。
當然關於古代官員告老回鄉的原因也是多方面,這就需要對古代官員的退休制度有一定的瞭解。官員的退休並不是說到瞭規定的退休年齡就會讓你自動退休,尤其是天子腳下的官員,這其實是需要官員自己上書申請的,皇帝肯放你退休,你就能退休,皇帝不肯放你退休,你就隻能繼續在任上幹,即便讓你隔五天上一次班也不會讓你退休,所以古代不乏有“卒於任”的情況,即有些官員直接死在瞭任上。
官員們請求退休這件事在古代一般有這麼幾個說法,比如乞骸骨、致仕,通俗點說法就是告老還鄉。不過致仕和乞骸骨之間又有不同,致仕即正常退休,到瞭規定的退休年齡,然後申請退休,而乞骸骨則是因為生病啊或者什麼的原因提前請求退休。

退休制度早在西周時期就有瞭,當時規定的退休年齡是七十歲,有“大夫七十而致事,老於鄉裡。”的說法,此處的致事就是退休的意思,到瞭唐朝時期,致事一詞被致仕取代,後來一般都是用致仕來表示退休。而七十致仕也成為很多朝代的一個法定退休年齡。在這個法定年齡之前,官員不想幹瞭,或者身體上有瞭損傷,或者心理上有瞭倦意,都可以上表乞骸骨,回老傢安度晚年,如果到瞭退休年齡,就申請致仕。
唐朝時期就形成瞭完整的致仕制度,官員到瞭退休年齡就上表請求致仕,然後皇帝會挽留,以示皇帝對官員的認可和重視,而官員呢則再三請求致仕,以示年齡大瞭就要退位讓賢,絕不屍位素餐。這樣一番互動,你好我好大傢好,然後皇帝準許你退休,退休之後的生活也是很有保障的。唐朝宰相在致仕或者乞骸骨之後還可以定時參政議政。
當然也有些官員,皇帝無論如何也離不開的,所以致仕的請求一再被駁回,所以官員隻能為國傢服務到皇帝準許你退休或者直接到死為止,這樣的情況是極少的,也是有悖於人性的。一般情況下,皇帝對於致仕以及乞骸骨的請求都是按照致仕制度批準的,或者根據官員的身體情況拖個幾年,最後還是會尊重官員的要求。

比如,唐初名將李靖在64歲的時候因為足疾請求致仕,李世民準瞭李靖的請求,然後加授李靖為正二品的文散官特進,準許李靖在傢中休養,每兩三天參與一次宰相議事。後期他還掛帥征討土谷渾。
當然也有一種情況是皇帝逼著官員乞骸骨或者致仕,比如唐初名將尉遲敬德,尉遲敬德確實曾立下大功,尤其是在玄武門之變中,不過後期李世民登基之後,尉遲敬德有點自恃功高,看不起文臣,常常弄矛盾,即便是在朝堂上也不避諱和文臣爭吵,而且還險些打瞎瞭李道宗的眼睛,後來李世民就數次警告尉遲敬德。尉遲敬德58歲的時候就上表乞骸骨,李世民授予他從一品的文散官開府儀同三司,然後準許他每月初一、十五進宮朝拜。
當然也有一些人是想鉆制度的空子,比如著名的書法傢柳公權,八十歲瞭還不肯上表請求致仕,還鬧出瞭大笑話,858年,正好八十歲的柳公權參加元旦朝會,將給皇帝上的尊號叫錯瞭,被禦史彈劾,當時的人都恨他不致仕,他老人傢硬是又堅持瞭兩三年才致仕,然後八十七歲那年去世。

而另一個例子就是唐朝的宦官楊復恭,當時唐昭宗下瞭楊復恭的兵權,楊復恭以致仕要挾唐昭宗,沒想到唐昭宗愉快的成全瞭楊復恭,楊復恭一氣之下讓心腹把宣旨的使者給殺瞭,然後自己跑到商山藏瞭起來,可以說是相當的不體面瞭。
而致仕後的去處通常也是一個大問題,很大一部分人都選擇回到瞭老傢,其中上文說的“落葉歸根”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通常老傢還有親人,於是他們在退休後就回到老傢去生活。當然還有一些別的原因,比如厭倦瞭官場的勾心鬥角,退休後就想回到老傢圖個清靜安度晚年;再有就是在京城,天子腳下,如果退休後還留在京城,生活同樣還是戰戰兢兢的,還是處在是非之地,皇帝不放心你,朝中官員還會經常騷擾你,一個處理不好,還是會卷入權力鬥爭中去,得不償失;再有就是有些是皇帝勒令你退休的,就是希望你交出手中的權力,遠離京城,過上另外一種生活。所以,很大一部分官員在退休後,就踏上瞭回故鄉的路。
但也有一些官員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即便是退休後也留在京城生活,他們或者在故鄉早已沒有瞭親人朋友,或者在京城生活慣瞭,並不願意離開,也或者即便是退休瞭,皇帝也還需要他們,於是就留在瞭京城。但留在京城的生活並不怎麼好,比如尉遲敬德,在乞骸骨後的十六年裡,為瞭讓李世民放心,他不與外人往來,自己躲在傢中煉制金石丹藥,修建園池,演奏音樂,自娛自樂,直到去世。李靖同樣也是,在乞骸骨之後參與瞭土谷渾之戰,被有心人誣陷謀反,李靖不得不閉門不出,不見賓客,即便是親戚也不能妄進傢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