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四帝辦不好的事情,李世民父子卻易如反掌
嗨又和大傢見面瞭,今天小編帶來瞭一篇關於李世民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我國向來都是以歷史悠久著稱的,雖然世界也有很多古老的國度,但歷史一直源遠流長至今的也隻有我們中國瞭,在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上,誕生過非常多的朝代,不過要讓外國人說他們對哪個朝代最印象深刻,想必肯定很多人都會說唐朝,確實,國際上對中國人的認知也是從唐朝開始,很多國傢城市都有唐人街,可想而知唐朝給世界造成的影響,這一些都要歸功於唐朝時期幾次盛世的出現,讓世界記住瞭唐朝,當然,在古代戰爭是不可避免的,唐朝也多次用強力的軍事手段揚我國威,今天要說的就是唐朝貞觀之治時期,唐太宗做瞭一件隋朝四位皇帝都沒幹成的事情,就是滅掉高句麗,為何唯獨唐太宗能成功呢?一起來看看原因究竟是什麼吧!

首先要說的就是唐太宗滅高句麗的原委,早在隋朝時期,高句麗本是從東北扶餘部落叛亂中,跑出去的王子建立的國傢,後來為瞭彰顯自己的武力,不斷的侵蝕朝鮮半島漢四郡,而這四個郡從漢朝開始就處於中原的領土,所以隋朝的皇帝為瞭統一,就立志要將其收回。
但高句麗並未膽怯,反而還聯合中原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對隋朝繼續幹擾和破壞,經常會有各種小動作,等到隋煬帝帶著大軍去討伐高句麗的時候,又慫瞭,表面上歸順,大軍來瞭高句麗就慫瞭,隋朝大軍一走,又開始繼續跳起來囂張,等建立瞭唐朝之後,唐太宗也知道,高句麗始終是個威脅,那唐太宗是如何成功滅掉瞭高句麗的呢?但是很多人不明白,隋朝四位皇帝都沒辦成的事情,為何到瞭唐太宗這裡就如此輕松呢?其實並不是全靠運氣,和唐太宗的策略也有最直接的關系。
最初的時候,唐太宗其實對這些朝鮮半島的國傢都是采取友好的政策的,隻要你老老實實呆著別惹事,但高句麗就是不安穩,在貞觀十七年的時候,朝鮮半島的另外一個國傢百濟聯合高句麗,意圖要阻斷新羅的入朝之路,新羅就派人向唐朝求救,唐朝想就這點小事,也不用親自跑一趟的,就命令高句麗停止所有軍事行動,否則就派兵去攻打他們,結果高句麗絲毫不顧唐朝的警告,反而變本加厲的去挑唆唐朝北方的國傢趁機進攻唐朝,於是李世民果斷派兵,並且禦駕親征高句麗。
在戰略上,李世民也吸取瞭隋朝失敗的教訓中找到瞭原因,隋朝這些皇帝想的是,隻要派軍隊直接拿下平壤,就可以控制高句麗瞭,這也是隋朝會失敗的原因,所以李世民的策略就是一步一步攻下高句麗,先將所有的大城市全部攻破,然後等到各路大軍會合之後,再一鼓作氣攻下平壤,當然這都是唐太宗最初的計劃。

後來雖然沒像李世民計劃的那麼順利,但也步步為營,在已經攻下的城池設立官府,派兵鎮守,然後繼續征高句麗,多年的戰事,讓高句麗疲於奔命,國傢民不聊生,到瞭貞觀二十一年的時候,唐太宗想要再次進攻高句麗,但因為自身年事已高,被大臣勸阻下瞭,滅高句麗的任務就交到瞭他兒子唐高宗手裡。
這時候的高句麗內部也出現瞭分裂,原本的獨裁者莫離支蓋蘇文死瞭,本來的長子泉男生被兩位弟弟給趕跑瞭,還跑到瞭唐朝這邊求救,最後唐高宗看機會來瞭,直接派大軍一鼓作氣攻下平壤城,執政者泉男建本想自殺,結果被生擒,從此高句麗覆滅瞭。
但作為大國的唐朝,非常有大國風范,並未對高句麗的君臣趕盡殺絕,反而采取瞭寬容的政策,很多高句麗人都被唐朝遷徙到瞭江淮地區,並且在高句麗設置瞭安東都護府,負責同志高句麗各地。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唐代兩朝天子能接力滅掉高句麗的原因,其實整體來看的話,要不是高句麗自取滅亡,唐朝並不會主動去管你那麼偏遠的一個國傢,畢竟戰爭是勞民傷財的,即便唐朝再富裕,肯定也想以和為貴,但高句麗偏不認邪,非要挑戰唐朝的權威,事後也讓唐朝很好的在北方地區和朝鮮半島樹立瞭大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