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曹楷為何坐視不管?
嗨又和大傢見面瞭,今天小編帶來瞭一篇關於司馬懿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高平陵之變,可以說是三國時期的一個大事件,不但改變瞭三國歷史的走向,還改變瞭很多人的命運。
如果司馬懿繼續忠於曹魏,沒有發動高平陵之變,相信歷史對於司馬懿的評價,絕對不會是現在的樣子。司馬懿很可能會成為西蜀之諸葛亮和東吳之周瑜一樣的光輝人物。但是,就因為司馬懿發動瞭這次事變,哪怕最後司馬氏成瞭晉朝皇室,司馬懿還是多為人所詬病。

高平陵之變中的曹氏宗族,及其支持者,命運是更加的悲慘。和司馬懿一起輔政的大將軍曹爽,自覺已經壓制瞭司馬懿,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率領所有兄弟和親信傾巢而出,跟隨少帝曹芳前往埋葬魏明帝曹叡的高平陵謁陵。
原本自覺已經把持瞭整個朝堂,志滿意得的曹爽,卻萬萬也沒想到,他們前腳剛出瞭洛陽城,司馬懿就和兒子司馬師帶著三千死士,發動政變,關閉瞭城門,控制瞭整個京城。
隻能說,此時的曹氏、夏侯氏宗族,再也沒有當年曹操,曹仁、曹彰、夏侯惇等人的智慧與血性,在曹丕、曹叡的連續壓制下,多數已經成瞭安逸王爺,太平宗室。曹爽雖然有心爭權,卻缺乏必要的智慧與勇氣,在桓范等人的誓死勸說下,並且皇帝曹芳在手的情況下,竟然向司馬懿投降瞭。
忠於曹氏的大司農桓范痛哭道:“曹子丹(即曹真)佳人(有智慧),生汝兄弟,犢(即豬狗)耳!何圖今日坐汝等族滅矣!”桓范是一個非常有智慧的人,可惜曹爽沒有識人用人的才能,連累瞭桓范等人。

曹爽、曹羲、曹訓三兄弟,以及何晏、鄧颺、丁謐、畢軌、李勝,還有“智囊”桓范等人,皆被司馬懿夷滅三族,被誅殺人數達到數千人之巨。少帝曹芳也徹底淪為瞭司馬懿的傀儡。
那為什麼曹芳的親生父親曹楷,在事變中卻什麼事也沒做呢?原因並不復雜,曹楷自身的才能有限,再加上曹魏政權持續對宗族的壓制,手中沒有兵權,勢力實在是太小瞭,根本就鬥不過司馬懿。
魏明帝曹叡雖然自己生有兒子,卻都已經過早夭折瞭。因此,曹彰之子曹楷的兒子曹芳,就被曹叡收為養子,養於宮中。在曹叡去世後,曹芳繼承瞭魏帝之位。
曹芳的父親曹楷呢,在曹彰去世後襲爵。曹彰當年的兵權,早在曹丕時期就已經被收走瞭,曹楷是即沒有兵權,才能也很一般,難當大任呀。
曹叡繼位後,曾經加封過曹楷,贈食邑到五縣二千五百戶。可是,在魏明帝青龍三年,曹楷因為行為不檢,被曹叡又削去瞭兩千戶食邑,由此也可見曹魏對同宗的壓制。直到曹芳繼位,曹楷才又獲封濟南王,增食邑到三千戶。
根據為數不多的史料記載推測,曹楷應該就是一個類似“樂不思蜀”的後主劉禪式的人物,情商高,才能卻不高,所以,招人喜歡,也不會被人戒備。讓這麼一個人去營救少帝曹芳,力挽狂瀾,從司馬氏手中重奪朝權,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曹楷唯一能做的,就是裝傻,天天自個跟自個樂呵。
估計也正是這個原因,曹楷的食邑也是連續增加,最後加到瞭四千四百戶之多。曹楷跟安樂公劉禪也一樣,一直活到瞭晉武帝司馬炎時期。他要是在高平陵之變時,出手去救曹芳,估計早跟曹爽,還有後來曾經嘗試幫曹芳奪回朝政的夏侯玄等人一樣,被司馬氏給滅瞭。即使曹楷不死,也會跟夏侯霸一樣,隻能流亡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