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為什麼大都很煩太子拉幫結派?
在古代封建社會,國傢大權基本都是由皇帝一人說瞭算,不過,皇帝終究有年老去世的那一天,因此很多皇帝都會提前立個太子,以便自己去世後能夠有人來接替皇位。
然而有一點比較奇怪的是,縱觀整個古代,皇帝們大多都超煩太子拉幫結派,培養自己的勢力。按理說,太子本來就是自己的親兒子,皇位早晚都是他的,他如果能提前培養自己的班底,那登基後治理國傢就會省很多事。既然如此,為何皇帝們還要處處阻撓太子拉幫結派呢?

有人說,皇帝是怕太子有瞭自己的勢力後,朝廷上就會有第二個權力中心。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那麼自己的權力就會被無形的削弱。人坐上高位之後,控制欲都是比較強的,任誰都不想自己在位時,有一個可以和自己分庭抗禮的勢力存在,即使這個人是將來的皇帝。
這麼說也沒錯,但是很容易讓人忽略一個最基本的事實,那就是古人的年齡。具體點來說,是皇帝和太子之間的年齡差。

舉個例子:
漢文帝劉恒大傢都知道吧?我們來看下他的出生年是哪一年?公元前202年。那他兒子漢景帝劉啟的出生年是哪一年呢?公元前188年。也就是說,漢文帝和他兒子的年齡差,是14歲,換言之,漢文帝14歲就生下瞭漢景帝。
對瞭,漢景帝還有個姐姐。
再舉幾個例子:漢宣帝和他兒子漢元帝,年齡差是18歲;曹丕和他兒子曹叡,年齡差是17歲;齊高帝和他兒子齊武帝,年齡差是13歲;北魏拓跋傢的皇帝,普遍和兒子之間的是年齡差,是13歲。
什麼概念?

試想一下,你是皇帝,結果有個隻比你小十幾歲的兒子,在等著你接你的班,你膈應不膈應?反過來說,你是太子,有個比你才大十幾歲的爹,說著要把皇位傳給你,可是你得等到猴年馬月?說不定你還活不過他!
如果倆人年齡差得多呢?可能多少會少很多顧慮吧!
不過,凡事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清朝不是就創立瞭“密儲”制度嗎?大傢都知道有太子,但是除瞭皇帝,誰也不知道誰是太子。
當然瞭,也有例外的,像朱元璋,一開始確定太子是朱標之後,就從來沒動過換太子的心思,放開手讓朱標發展自己的勢力,還把自己有能力的手下派過去幫他,可惜的是,天不遂人願,朱標竟然死在瞭朱元璋的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