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為什麼重用奸相李林甫?唐玄宗為什麼變糊塗瞭?
唐玄宗為什麼重用奸相李林甫?唐玄宗為什麼變糊塗瞭?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如果我們承認唐玄宗在位44年中,前期文功武治,後期亂七八糟的話,這就有一個時間點,從哪裡變化,因為什麼變化。開元二十年(732年),宋璟被罷相以後,他就開始奔向瞭糊塗狀態。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宋璟病逝後,唐玄宗開始變糊塗瞭。
(1)開元二十五年後,唐玄宗由明君走向昏君,昏君的標志之一就是將治國的首要從勵精圖治變為權力制衡,但他又對自己掌控局勢的能力過於自戀,認為他可以掌控一切
到瞭開元二十五年,大唐已經足夠大。從制度上說已經非常完善,皇帝、宰相等統治階層隻要理順規程,按照規程去做就不會有問題。這是,任何朝代在成熟期運行的特點。永遠是制度在工作、在治理,而非單個人在工作、在治理。

因此,我們就會發現:其實質上管理者隻要懂人、會用人、會爭權奪利,就可以安穩過活。但是,在唐朝體系內卻有以下幾個問題比較嚴重,這就需要統治者十分關註。
(2)門閥制度的影響力和科舉制度的制衡混淆,直接造成需要一個人去制衡各個世傢勢力。既然,工作有規章制度,沒有世傢大族背景的人去幹瞭。那麼,這些中高層統治階層就剩權力鬥爭瞭。工作他們根本不用去幹,有人幹,鬥心眼兒是主要工作
李林甫乃是宗室成員著名的“隴西李氏”,張九齡則是“曲江張”。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擺平各世傢大族就成為首要條件,但勢必影響科舉制度。

世族門閥制度
張九齡傢族也是廣東韶關的著名世傢,乃是張姓26個郡望、136個堂號中的“曲江堂”。他是張良後裔。其曾祖張君政六個兒子、十四個孫子、二十九個曾孫,各個都在朝為官。“曲江張傢”相對於“五姓七傢”來說勢力小得多,即使如此都這麼大勢力,可見,世傢在唐朝掌控的政治體系多麼龐雜。
(3)李林甫口蜜腹劍正符合李隆基“卑鄙小人震天下”,好用時就用,不好用時可廢的特點。再加上,李林甫雖然是“隴西李”皇族,但皇族的領袖是皇帝呀,廢棄他要比廢棄其他世族高門容易多瞭。太子則不一樣,他卻是皇族和世族高門、全天下中除皇帝外的領袖
從我們目前的歷史敘述中,我們幾乎看不到李林甫有什麼治國救世的才能。

一方面是因為李林甫名聲太壞瞭,有好的記載也被忽略瞭;另一方面就是上文說的,不需要他有什麼能耐,隻要會管人、用人就行瞭。
那麼,管人、用人的前提條件是什麼?去除皇帝不喜歡的人、去除對皇帝有威脅的人,而這些人許多都是有才能、有勢力、有品德的人,那麼,隻有“真小人”才能幫皇帝去做。太子能做嗎?太子得有好名聲,登基後才能有人願意跟著你好好幹。而且,太子乃是“儲君”壞名聲能有嗎?因此,隻能讓小人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