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武則天在位時唐朝究竟是強是弱?怎麼評價“貞觀遺風”?

武則天在位時唐朝究竟是強是弱?怎麼評價“貞觀遺風”?

時間:2019-08-26 10:01:43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武則天在位時唐朝究竟是強是弱?怎麼評價“貞觀遺風”?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武則天,中國歷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認和眾人皆知的女皇帝。武則天從出身於一個非士族門閥的官僚地主傢庭的小姐,到執掌中央政權的武周皇帝,這在當時男尊女卑的社會裡引起瞭巨大的波瀾,因為這是在挑戰整個封建社會,沒有多少人認為她會成功,可她卻橫掃所有阻礙,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得到承認的女皇帝,在統治長達半個世紀的年代裡,形成強有力的中央集權。

公元690年,武則天登基稱帝,改唐為周,改元天授,加尊聖神皇帝。

統治不穩

公元696年,契丹首領李盡忠和孫萬榮率兵起義,攻陷營州,殺都督趙文翽。武氏派將軍曹仁節、張玄遇、李多祚等率兵征討。由於誤中吐蕃伏兵,全軍覆沒。接著,武則天再派武攸宜、王孝傑等率兵討伐,均大敗而歸。公元697年,武則天又派武懿宗、婁師德、沙吒忠義率兵二十萬,討伐契丹。六月,孫萬榮兵敗被殺,契丹餘眾歸降於突厥。

公元697年,武則天讓武懿宗審訊劉思禮謀反事,武魏宗說隻要劉思禮指出哪些人有參與謀反,就免其死罪,沒想到劉思禮誣告宰相李元素、孫元亨等,結果其皆遭滅族,連坐流竄者千餘人。

政治

在用人上,武則天為瞭掌控政權,維護統治,任用酷吏打擊反對派;但是武則天還任用瞭很多賢臣來治理天下,武則天作為一個政治傢在歷史上以知人善任著稱,武則天一朝號稱“君子滿朝”婁師德,狄仁傑等著名的賢臣均在其列,後來的“開元賢相”姚崇和宋璟也是武則天時期提拔起來的。武則天善於用人還體現在她在用人制度上的改革和創新,她改革科舉,提高進士科的地位;舉行殿試;開創武舉、自舉、試官等多種制度,讓大批出身寒門的子弟有瞭一展才華的機會。《資治通鑒》評價武則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竟為之用”

軍事

在西北,唐朝與吐蕃為爭奪西域烽煙不息,公元687年,吐蕃又占領瞭安西四鎮,其前鋒直達敦煌。公元692年,武則天派王孝傑率軍收復安西四鎮,並遣軍常駐,從而結束瞭唐蕃在西域反復爭奪的局面。

在東北,武則天時期契丹崛起,公元696年,因營州都督趙文翽暴虐無道,契丹人松漠都督李盡忠,和舊城州刺史孫萬榮起兵反周,進攻河北地區。武則天三次派兵討伐,損兵折將,在奚和突厥幫助下才得平定,由此看出武則天時期軍事上的總體表現不及唐太宗時期。

經濟

武則天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提出薄賦斂、息幹戈、省力役等主張以保障農時;在其執政的半個世紀中,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公元652年戶口數為380萬戶,到武則天退位的705年間增長到615萬戶。此時均田制開始瓦解,民戶逃亡現象開始普遍,武則天對此采取瞭相對寬容的政策,促進瞭生產力的發展;不過民戶逃亡也使政府稅收受到瞭損失,增加瞭社會的不穩定因素。武則天為瞭稱帝尊崇佛教,大修廟宇,建造規模宏大的佛寺,加重瞭人民的負擔。

神龍政變

神龍元年(705年),太子李顯、宰相張闌之等大臣在神都紫薇城發動兵變,逼迫武則天退位,復辟唐朝的重大事件。

神龍政變標志著武則天政治生涯的結束。政權重新回歸李唐王室,一切立法制度重新回到唐高宗時期。神龍政變之後,武則天又回歸大唐皇後身份。因此武則天避免瞭一般亡國之君所要面對的情況。

對於武則天,歷來都有各種不同的評價,角度也各不相同。司馬光所主編之《資治通鑒》,對武則天嚴厲批判。到瞭南宋期間,程朱理學在中國思想上占據瞭主導地位,重男輕女的輿論決定瞭對武則天的評價。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傢王夫之,就曾評價武則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不可否認的是,武則天善於治國、重視延攬人才,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傑、張柬之、桓彥范、敬暉、姚崇等中興名臣。國傢在武則天主政期間,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故有“貞觀遺風”的美譽,亦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瞭長治久安的基礎,武則天對歷史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