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世有多厲害?竟與嶽飛齊名!
這個“戰場逃跑小能手”,竟與嶽飛齊名!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系,小編告訴你。
在兩宋交際之時,南宋軍隊在中原戰場主要有四位大將:嶽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他們也就是《宋史》中所稱的南宋中興四將。
這四個人中嶽飛是百戰名將,他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自然擔得起“中興之將”這一稱號;韓世忠也在黃天蕩之戰中大破金軍,他的妻子梁紅玉擂鼓戰金兵的故事也成為瞭一段佳話。
張俊,劉光世二人位列“中興四將”就有些令人難以理解瞭,張俊是著名的“錢眼將軍”,長於經營斂財,至今還在嶽飛墓前長跪不起;今天所提到的劉光世則是出瞭名的“長腿將軍”——也就是一位“戰場逃跑小能手”。
劉光世,字平叔,他的傢族是將門世傢,他的父親是宋朝的著名將領劉延慶,正是在這種“官N代”的背景之下,劉光世早早以蔭補入官為三班奉職,累升鄜延路兵馬都監、蘄州防禦使,仕途可謂一帆風順。
然而他在戰場上的表現卻可謂是讓人大跌眼鏡——1122年,劉光世跟隨父親劉延慶、郭藥師等北伐遼國。郭藥師率領一小部分人潛入燕京城中,並約定以劉光世為後續部隊,想要裡應外合攻下燕京。
在眾將成功攻入城內時,劉光世沒能按時趕到,眾將失去支援而潰散,當郭藥師拼死殺出重圍連滾帶爬逃回大營時,卻發現劉光世居然還沒準備出發!
試想一下打遊戲時,敵方水晶還有絲血,此時隊友卻還在野區慢悠悠地打野,結果接下來被對方一波反推的場景,我們不難想象出郭藥師此時的心理陰影面積。
而這隻是他戰場生涯成為“長腿將軍”的開端。建炎三年金軍南下,負責長江下遊防禦工作的正是劉光世。當時,劉光世手下有五萬士兵,再加上這五萬士兵的傢屬,總計男女老幼十幾萬。
當聽到金軍南下的消息,劉光世立即帶著這十幾萬男女老少掉頭南下,也不虧他“長腿將軍”這一稱號,扶老攜幼,跑的那叫一個快,這十幾萬男女老幼硬是沒被金軍五百騎兵追上。
隻是他這一潰散,整個南宋的防線立即被撕破,可憐的宋高宗也不得不從揚州倉皇南逃,甚至還有傳說——宋高宗沒有生育,也是因為這次被金軍嚇出瞭某些功能障礙。
這之後不久,有人向在南昌的隆佑太後上書說如果金軍自蘄、黃兩地渡過長江,從陸上疾行二百裡就能達到南昌。隆佑太後心也是真大,命令“有前科”的劉光世移駐江州作為屏障,保護南昌的安全。
隆佑太後沒想到的是,劉光世心更大,他到江州上任後,每天設宴喝酒會見朋友,醉生夢死,小日子過得那叫一個舒坦。結果金軍不緊不慢地用三天從蘄州渡江,準備向南昌發起進攻時,劉光世才如夢方醒,他不加思索地又一次使出瞭看傢本領——跑路。
這下可坑苦瞭太後,剛安頓沒多久就又逃到瞭虔州。劉光世又一次用實際行動證明瞭他確實擔得起“長腿將軍”這一名號。
又一次,偽齊向南進攻宋朝,負責防禦的劉光世又雙叒采取瞭南逃的老戰術,眼看宋朝的防線就要被撕開一個口子,這次宋高宗終於坐不住瞭,龍顏大怒,親筆下禦紮給劉光世送去:趕緊滾回你的原駐地,把敵人擋住,否則軍前正法!
劉光世一看皇上玩真的瞭,嚇得魂飛魄散,馬上召集部隊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動員,士兵們也確實對張大帥忠心耿耿,立馬後隊變前隊,十幾萬男女老幼又浩浩蕩蕩開回瞭駐地。
還別說,最後劉光世還真就將這一缺口堵上瞭。不僅如此,他還率部打敗瞭前來進攻的偽齊軍隊。
紹興六年十月,偽齊發兵分道南犯,劉光世慌忙又雙叒叕開始瞭跑路的歷程。執政張浚聞訊,氣得鼻子都歪瞭——有再一再二還能有再三再四?立即乘馬奔到采石,下令有渡江者立斬,劉光世才被迫停止南逃,反身對付齊軍。
偽齊的部隊戰鬥力確實低得莫名其妙,這一次又被拖傢帶口的劉光世討到瞭便宜。
在經歷這一次又一次的逃遁與硬著頭皮作戰之後,劉光世對於疆場生活已經厭倦瞭,之後不久就主動上書要卸下兵權。高宗自然也是樂得如此,賞賜給劉光世許多財物,給他賦瞭個閑職,讓他安度晚年去瞭,一代“長腿將軍”也就此退居幕後。
劉光世之所以雖然被稱作“長腿將軍”但仍能被列入中興四將,有幾大重要因素:
其一,劉光世雖然看到金軍就如同嚇破瞭膽,但這位劉大帥在鎮壓國內叛亂時可謂是毫不手軟,連戰連捷,他先後大破遊寇李成、鎮壓苗劉兵變、鎮壓郭仲威等,算是“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代表人物之一。
其二,他雖然不敢與金軍正面交鋒,但也時不時能想出奇招,起到奇效。例如劉光世在楚州和金將完顏昌交戰時,瞭解到完顏昌的部下長年背井離鄉,久戰沙場,都產生瞭思鄉之情。
於是,劉光世讓人鑄造瞭一些帶有“招納信寶”字樣的錢幣。每次作戰抓到俘虜,都發給他們這種錢幣,對他們說:“你們想要回傢,隻要帶上這種錢幣,沿途我們的部隊都會放行。”
金兵俘虜回營後,拿出這些錢幣給同伴看。同伴們一見都動瞭心,偷偷到宋營索要此錢,然後持錢逃回傢。一時間,金兵士氣渙散,逃走者不計其數。完顏昌下令嚴懲,但仍然制止不住士兵逃走,於是隻好拔營而去。
其三,劉光世出身將門世傢,許多士兵出自他傢門下,對他忠心耿耿,他手下有數萬軍隊,即使不與金軍正面交鋒,這幾萬人也是牽制、震懾金軍的一支重要力量,保不準哪天良心發現反擊一下,再加上他對高宗足夠忠心,高宗自然也樂得籠絡保存這一支力量。
《宋史》評價劉光世時這樣寫道:“光世宿將,選沮卻畏,不用上命,師律不嚴,卒致酈瓊之叛。迎合檜意,首納軍權,雖得善終牖下,君子不貴也。”
也就是說,劉光世自恃老將的身份,作戰畏首畏尾,不聽上級命令,對自身要求不嚴,統馭軍隊沒有法紀,不願意為國傢擔負重任,拖延剿寇時機,一心隻為自己打算,被公眾輿論詆毀,雖然得以善終,但也不能被君子們看得起。
他“長腿將軍”的名聲也留在瞭歷史的長河中,與他同時期的嶽飛,以民族英雄身份而被後世所敬仰,而他卻成為瞭人們茶餘飯後的笑料,也是可謂自作自受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