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朝天女”是什麼?“朝天女”制度在哪些朝代使用過?
古代的“朝天女”是什麼?“朝天女”制度在哪些朝代使用過?小編給大傢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在我國歷史上的明朝時期,在後宮中有一種女子被稱之為“朝天女”,所謂的“朝天女”其實就是隨著皇帝一起陪葬的女子,主要人群就是皇帝妃子或是宮女。在那個時候,每個女人都會想著想要爬上龍床,想盡各種方法成為皇帝的女人。不過這些女人在入宮之後,受寵的卻沒幾個,有的甚至一輩子連皇帝的面都沒見過,就更不用說寵愛瞭。
她們活在深宮裡面固然悲哀,可是在皇帝死後,她們更加悲哀,因為不管她們是否曾經享受過帝王之寵,最終都會成為殉葬品。習慣瞭坐在高位上的皇帝,哪怕是在死後,也不願意放過這些女人,而是讓這些女人在黃泉下繼續伺候他,讓他享受生前所擁有的生活。這樣一來,“朝天女”就產生瞭。

殘忍到近乎野蠻的人殉制度,早在原始社會就已經有瞭,在專傢對原始社會墓葬考古時,就在一個墓穴裡面發現瞭三具屍骸,這三具屍骨當中,隻有一具才是正常死亡的,另外兩屍骸就是殉葬品。這種風氣到瞭先秦時代逐漸鼎盛,幾乎每一個貴族的墓穴中都存在有人殉,在考古殷墟王的墓穴時,專傢發現瞭兩百多個墓葬坑,每一個坑內都有八個以上人殉,光是殷墟王的墓穴,就出土瞭兩千多個人殉。這些屍骸當中,並非所有都是女人,還存在有大量的男性屍骨,極有可能是曾經的奴隸。

殉葬制度一直到瞭春秋時期,依然盛行,不過在數量和規格方面相對有所控制。秦獻公對於這種殉葬制度非常反感,曾經下令廢除這種血腥制度。實行瞭三百多年的野蠻制度,一下子受到禁錮,秦國百姓對此非常擁戴。可惜的是在他之後的君王,卻沒有他那麼仁慈,再次把好不容易禁錮起來的制度解放開來,而且大力追捧,反而掀起瞭人殉的熱潮。光是秦穆公一個人的陪葬人數,就達到七百七十多人,其他出土的秦公墓穴中也存在大量的殉葬者,而且大多數為女性。

在秦始皇死後,秦二世要求,後宮凡是沒有後代的女人一律陪葬。再者為瞭保證嬴政的皇陵位置不泄露出去,以免引發盜墓者的窺視,所有參與建設陵寢的人,全都死在裡面。包括建設陵寢的人在內,總共高達上萬人陪葬。這個數據也是到現在為止,發現的最為驚人的殉葬規模,若是這些為他陪葬的人,在他死後真能繼續伺候他,想必他在地下依然能夠高高在上吧。

之後隨著社會不斷向文明發展,這種野蠻制度總算在兩漢時期得到控制,基本上不再有人使用。但是在明太祖手裡,這種制度又重新被挖掘出來,再一次開啟瞭惡例。在朱元璋次子朱樉去世之後,他的兩個妃子成為瞭他的陪葬品。在明太祖死後,建文帝朱允炆也下令,後宮凡是沒生育後代的女子全部陪葬。雖說沒有寫明具體多少數量,但是除瞭兩個比朱元璋更早去世的妃子之外,保守估計人數不低於三十八個。

朱棣死後,“朝天女”的表現被描述的非常細致,宮裡為她們煮瞭最後一頓美餐,在她們用完之後,全都集中到一個封閉的房間。房間裡面懸掛著一條條白綾,下面放著一張小床,女子們把頭放進系好死結的白綾裡,小太監們再把下面的小床抽走,讓她們吊死。曾經有一個女子逃瞭出來,跑到朱高熾的面前,求他放過自己一命,可是卻遭到皇帝的拒絕,同樣沒能逃脫陪葬的命運。

通常這些“朝天女”在失去生命之後,新一任皇帝便會補償她們的傢人,比如說給她們傢人一定數額的撫恤金,為她們追贈謚號。同時這些“朝天女”的傢人,還會得到世襲的官職,算是給她們的傢人一些慰藉。到瞭朱祁鎮為皇帝時,雖說他做瞭讓很多人都瞧不起的事,但是卻做瞭一件大好事,廢除瞭這條慘絕人寰的制度。所以從朱祁鎮開始,封建社會不再有任何人殉制度。也許有人覺得,他之所以廢除這條制度,完全是為瞭保護錢皇後。因為錢皇後也沒有生下任何兒女,如果這條制度沒有廢除,那麼在他去世之後,錢皇後同樣難逃一死。錢皇後曾經和他同甘共苦,雖說出生不高,但卻是他的摯愛。正是因為想要保住錢皇後的性命,所以朱祁鎮才決定,從自己開始廢除這條制度。不管朱祁鎮的目的如何,至少他在這一方面功不可沒。至此為止,這條殘害瞭無數人的人殉制度總算終結,世間也不再有“朝天女”的悲慘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