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差究竟犯瞭什麼錯誤 吳國滅亡的真正原因和西施有沒有關系
還不知道:吳國滅亡的真正原因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既然,吳國的滅亡和西施沒有特別大的關系,那麼吳國滅亡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吳王夫差並沒有認識到自己的真正實力。把楚國打得奄奄息,並不是吳國有多麼的強大,隻是吳國一時名將匯集,吳國軍隊在這個時間段內戰鬥力較強而已。而真正比起傢底來,吳國隻能算是個暴發戶。可是此時夫差已經被勝利沖昏瞭頭腦,他在此期間共犯瞭三個錯誤。

第一,想用白公勝控制楚國,沒有成功公元前481年,楚國內部又發生瞭一次宮廷政變。
公元前481年,楚國內部又發生瞭一次宮廷變故。楚昭王死後,他的兒子楚惠王即位,此時楚平王的孫子,太子建(就是受到魏無忌陷害的那位)的兒子白公勝就在吳國和伍子胥同朝為臣。楚惠王即位後不久,白公勝回到瞭楚國,他積極地準備,並發動瞭叛亂,多虧楚惠王的隨從屈固把惠王背到瞭昭王夫人的宮殿中,楚惠王這才躲過一劫。白公勝以為控制瞭局勢,自己便登位做起瞭楚王,但一個多月後,葉公和楚惠王裡外應合殺瞭白公勝。這件事情,可能是吳王夫差故意指使白公勝這麼做的,如果白公勝登位,自己與白公勝交情不淺,以後吳楚的關系就可以得到改善。當然,如果白公勝失敗被殺那更好,因為夫差還有另個罪惡的目的。

白公勝美麗的妻子並沒有跟白公勝一起回到楚國,而是留在瞭吳國。《列女傳.楚白貞姬》一 章明確記錄瞭這個故事,說吳王在白公勝死後,就想以重金為利誘並霸占白公勝的妻子貞姬,被貞姬嚴詞拒絕。這充分說明,吳王夫差在這件事情上沒安好心,白公勝回國很可能是他有意安排的。白公勝的叛亂失敗,預示著吳楚關系的進一步惡化, 這是夫差的第一個錯誤。

第二,發動瞭與齊國的戰爭。
公元前484年,吳王夫差得知齊景公去世,想要鉆個空子,便發動瞭對齊國的戰爭,可是有件事夫差並不明白,叫“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吳王夫差雖然取得瞭戰爭的勝利,但是也極大地消耗瞭吳國自身的實力。夫差到死都不會明白,自己發動的這場戰爭就是自己失敗的開始。

第三,黃池(今河南封丘南)之盟,稱霸失敗,越國偷襲得手。
打敗瞭齊國、楚國的吳王夫差更加不可一世,他做瞭個夢, 不過是白天做的, 夢見自己成為瞭中原霸主。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不聽太子友的建議,北上黃池赴會,結果在這次會盟中,晉定公手下大將趙殃發瞭火,要給吳王點顏色看看,便命令普國軍隊的軍隊向吳軍開來。吳王夫差看到瞭強大的晉國軍隊,才知道其實自己還差得遠呢!所以,他把霸主之位主動讓給瞭晉定公。而最糟糕的還不是這個面子上的問題,因為與此同時,越國趁機偷襲瞭吳國,這次戰爭吳國大敗,太子友戰死。此時,為瞭顧及顏面,夫差竟然封鎖瞭這個消息,還殺瞭知道這件事情的七個官吏。此後,吳國一蹶不振,等待他們]最後命運的時刻快要來瞭。但凡一個國傢滅亡,有一個條件我覺得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災荒。

公元前478年,吳國出現瞭大范圍的災荒,越國趁機出動瞭部隊對吳國進行復仇戰,吳國軍隊在長期的征戰中早已把銳氣消耗殆盡,所以軍隊一觸即潰。公元前473年冬,越軍再次發動強攻,吳國都城姑蘇城失陷,夫差跑到瞭姑蘇山上,看大勢已去的夫差向勾踐請降,勾踐開始也動瞭惻隱之心,不管怎麼說夫差當年確實放瞭自己,范蠡此時走瞭出來,說道: ” 上次老天把機會給瞭吳國,吳國沒有把握,現在意思是說,如果您動瞭創隱之心,那麼您的下場將會和夫差一樣。

勾踐最終還是不忍心,告訴使者說:“我要把吳王安置在甬東之地 (舟山群島),供他衣食,讓他安享晚年吧!”吳王遠沒有越王勾踐那種可以臥薪嘗膽的氣魄和忍耐力,他留下生命中的最後一句話:“孤老,不能事君王。吾悔不用子胥之言,自令陷此。”說完拔劍自刎。吳越戰爭就此畫上瞭句號,越國勝利,吳國滅亡。越國之後沒啥大的作為,可以說在歷史上徹底消失瞭,它再出現的時候已經是公元前306年瞭,這年它被楚國所滅。春秋進人瞭尾聲,很多國傢的內部也發生瞭重要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