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春秋時期最狠毒的母親,聯合娘傢人害死瞭親兒子

春秋時期最狠毒的母親,聯合娘傢人害死瞭親兒子

時間:2019-08-27 11:16:48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都說虎毒不食子,母親尤為愛惜自己的孩子。然而春秋中期,晉國卻發生瞭一件母親聯合娘傢爹跟弟弟坑死自己親兒子的事。

這位狠毒的母親叫欒祁(春秋常以夫傢氏加娘傢姓稱呼女子),是(掌軍政大事,中國最早的內閣制度)之一欒氏(姬姓)傢族的當傢人欒黶的妻子。欒黶的父親欒書,曾是晉國晉景公和晉厲公時期的中軍將(六卿之首),是當時的執政大臣,同時也是晉國欒氏振興的奠基人。

欒黶長大後,欒書為其求取瞭同為晉國六卿之一的祁姓士氏(范氏)士匄(范宣子)的女兒欒祁為妻,後來欒祁和欒黶生下一個兒子叫欒盈。這欒氏和士氏有著姻親關系,又同為晉國的朝臣,按理說兩傢的關系應該很好才對。

事實上,欒、士兩傢剛開始的關系也的確很和睦。但公元前559年,十三國伐秦的一場戰役——遷延之役,卻直接將欒、士兩傢分別推向瞭對立的兩個極端。

秦國一直想往東擴展,然而卻總是受到晉國的壓制。為瞭制約晉國,所以秦國采取瞭聯合楚國打擊晉國的戰略。因此,當時秦國和晉國一直戰事不斷。遷延之役之前,秦國和晉國之間爆發瞭一場櫟之役。櫟之役的結果是晉國大敗。

為瞭報復秦國,所以櫟之役後晉國挑頭聯合瞭中原其他十幾個諸侯國,發起瞭一場伐秦之戰——遷延之役。但這場戰役晉國也沒撈著什麼大便宜,最終以“晉國不勝,秦國不敗”而告終,打瞭個平手。

在遷延之役時,晉國的欒、士兩傢分別派出瞭欒黶的欒針弟弟以及士匄的兒子士鞅出戰。當時欒針夥同士鞅一起沖擊秦軍軍陣,然而最後卻是士鞅活著回來瞭,而欒針卻犧牲瞭。因此,欒黶後來就找到瞭自己的嶽父士匄,非要把自己的小舅子士鞅驅逐出晉國。

欒黶的理由是,當時欒針是不願意去沖擊秦軍軍陣的,是士鞅非拉著他一塊兒去。如今士鞅安然無恙地回來瞭,欒針卻犧牲瞭,他認為是士鞅殺瞭欒針。當時欒黶還威脅說,如果士匄不敢走自己的兒子,他就親手殺瞭他。

最後沒辦法,士鞅隻好亡命天涯去瞭秦國。欒黶是撫慰瞭失去弟弟的悲痛,然而欒、士兩傢就此成瞭敵人。後來欒黶去世,他的兒子欒盈接替瞭他的職位成瞭晉國的下軍佐(六卿)。

然而就在這時,失去瞭丈夫的欒祁卻跟管傢私通到瞭一起,恰巧這事兒又被兒子欒盈給撞破瞭。欒祁擔心欒盈討伐自己,於是找到瞭自己的父親時任中軍將的士匄,誣陷自己的兒子要謀反。雖然先下手為強,欒祁似乎聰明過瞭頭。

此時亡命秦國的士鞅也早已回到瞭晉國,於是本就水火不相容的欒、士兩傢,就此拉開瞭一場殲滅戰,一場士氏對欒氏的殲滅戰。士匄趁機作偽證,先是把欒盈趕出瞭晉國,後來又將欒氏一系的官員趕盡殺絕。

欒盈被驅逐出晉國後,先是去瞭楚國,然後又到瞭齊國。公元前550年,欒盈在齊國的幫助下回國奪權,不幸的是最後失敗被殺。欒盈死後,欒氏一系算是徹底退出瞭晉國政壇。欒氏被滅族後,隻有欒魴一人逃到瞭宋國。

欒祁最後是防止瞭兒子欒盈對她的討伐,但不知道這位母親最後有沒有後悔,她之後的日子仗著娘傢人是否過得幸福。

真不知道這位母親當時是怎麼想的,然而類似的事情或大或小,時至今日依舊時有發生。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