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淵之盟是什麼?它是不平等條約嗎
宋朝控制瞭貨幣發行權,實現百年和平,澶淵之盟是不平等條約麼的故事大傢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首先說結論,宋遼簽訂的澶淵之盟對宋朝來說是絕對值得的,北宋得到的好處遠遠超過遼國,甚至連宋朝自己都想不到,而且兩國都覺得自己占瞭便宜。
我們先瞭解一下澶淵之盟的兩條主要內容,北宋景德元年(1004),宋遼澶淵之盟主要有兩條內容:1、宋每年給遼十萬歲幣以及二十萬匹絹,宋遼兩國展開自由貿易。2、宋遼為兄弟之國,誰的君主年長誰就為兄長。總的來說,除瞭每年的歲幣,整個澶淵還是非常平等的,而宋朝財政巔峰達到瞭1.6億貫,在宋遼戰爭期間軍費開支達到三千萬兩,這些歲幣相比對遼戰爭的開支簡直不值一提。
瞭解瞭內容,我們再瞭解澶淵之盟的背景,看看為什麼北宋和遼會簽訂這樣一個條約。澶淵之盟的直接原因,是景德之役,根本原因是宋遼長達二十五年的戰爭,都意識到難以徹底消滅對方,而在此期間宋遼每年都白白付出大量的金錢和人力。從宋太宗高粱河之戰開始,兩國就開始瞭長達二十五年的戰爭,到瞭宋真宗時期,蕭太後和遼聖宗孤註一擲發動瞭南征戰役。當時遼國的主要戰力是遼聖宗的親征軍隊,大概二十餘萬,而宋朝軍力是宋真宗的率領的十萬人和王超率領的十萬定州軍,兩邊戰力大概平衡。由於遼國軍隊不擅攻城,因此直接繞過瞭定州軍在澶州與宋真宗禦駕親征的主力接戰瞭。
按道理來說遼國此時受前後夾擊,戰局對宋朝應該是極度有利的,但是宋真宗卻一點也開心不起來,因為他發現王超已經不聽指揮瞭:車駕幸澶州,大將王超擁兵數十萬屯定州,逗留不進,知節屢諷之,超不為動。而宋朝不知道的是,遼國主將蕭撻凜居然在澶州城外被伏駑射殺瞭,因此兩國都有議和之心,這才有瞭澶淵之盟這一個雙方都滿意的和平條約。
澶淵之盟簽訂後,宋遼邊境地區開始瞭長期和平,史書記載“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識幹戈”。而且和平並不是澶淵之盟唯一的好處,兩國邊境的自由貿易更是給宋朝帶來瞭巨大好處。宋朝的商品經濟極度發達,遼宋邊境的貿易為宋朝賺回瞭更多財富,不僅導致遼國財富大量流失,而且更是深刻的影響瞭遼國的經濟。契丹人是馬背上的民族,對於經濟學一竅不通,在長年與宋朝的貿易之中,宋朝的銅幣逐漸在遼國內部流通,甚至遼國政府都覺得宋朝的銅幣比起本國銅幣更加穩定且使用廣泛(除瞭金銀,隻有宋朝銅幣可以直接與宋朝交易,而遼國銅幣不行)逐漸減少甚至放棄瞭鑄造銅幣,直接使用宋朝銅幣。
貨幣的發行權對一個國傢經濟的影響極大,而遼國直接將貨幣發行權讓渡給瞭宋朝,可以說是將本國商人、手工業者等人那本就微小的利益,毫無保留地交給瞭宋朝這個強大的生產貿易機器。這些人僅有的一部分利潤,也在宋朝的貿易侵略中被掠奪,成為宋朝經濟的養分,宋朝空前繁榮的經濟,其中就有不少是遼國的“無私貢獻”。
澶淵之盟宋朝隻付出瞭每年的三十萬歲幣,卻換來瞭百年和平和遼國整體經濟的“供養”,這對宋朝來說絕對是穩賺不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