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明朝後期著名政治傢,趙南星是官場中的一泓清水

明朝後期著名政治傢,趙南星是官場中的一泓清水

時間:2019-08-28 17:11:20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瞭一篇關於趙南星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在豫南千年古縣汝南縣城,有一條叫做“南星街”的小巷,對於初到這裡來的人來說,這條街巷看起來很不起眼,也看不出它與其他街巷有什麼特別不同的地方;但是,它在當地人心中,卻是十分的不尋常,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南星街”得名於明朝的一位清官——趙南星。

一、不動公款隻著正

趙南星,生於今河北省高邑縣。他於萬歷二年(1574)中進士以後,被任為汝寧府推官,直至萬歷八年(1578年),前後五個年頭。推官,是正七品,掌理刑名、贊計,大致相當於現在的地市級政法委書記兼審計局局長。

二十來歲的趙南星到汝寧府上任以後,首先將府、州、縣大獄巡查瞭一遍。巡查過程中,他發現汝寧府各地牢獄囚房因年久失修,早已破敗不堪,若是不立即整修,就會有發生囚犯逃獄的可能性,這不是一件小事。回去後,趙南星立即上書朝廷,詳細介紹瞭汝寧府的刑案獄狀,建議盡快修繕牢獄囚房,以免發生囚犯越獄事件。萬歷皇帝批閱瞭他的上書內容後,深以為然,當即下旨撥來專款,讓其用來修繕牢獄。

接到聖旨和銀子以後,趙南星迅速上報汝寧知府,知府任他為工程總監。他立即召集人馬修繕府城牢獄。汝南沒有山,修建牢獄所用的石頭得跑到確山及更遠的地方去拉,這樣不但耗費銀兩,還會影響工期。

有個老工匠跟他說:“汝寧府境內很多河裡都有鵝卵石,雇用民工撈鵝卵石,用大灰與粘土和泥壘鵝卵石,晾幹瞭以後比青石頭壘的墻還結實耐用哩!”

趙南星采納瞭老工匠的建議,用料就地取材,很快把府城牢獄被修繕一新。汝寧府管轄區內的其它州縣牢獄也被逐一修繕。

此項工程完工以後,府裡管賬的庫吏告訴趙南星:“由於就地取材,雇用民工施工,節省下瞭不少銀兩,您看這筆餘款當如何處理?”

趙南星問:“以前有類似的事情嗎?”

庫吏說:“有!”

“那以前都是如何處理的?”

“都是由主管作主,按官職大小、貢獻多少分給相關官員的。”

趙南星聽此,不假思索地說:“我看這次就免瞭吧。這筆錢一則是朝廷撥下來的皇銀,不能損公肥私;二則是老百姓掏力氣省下來的血汗錢,咱們將其分瞭,用起來良知有愧,還是不分為好,省得大夥兒都成瞭貪官污吏。再者說,以後用錢的地方還多著呢,攢下來以備急用,不是更好嗎?你說是吧?”

庫吏聽趙南星說得很有道理、考慮周全,連連稱道:“那是,那是!”這筆錢被存放到府庫裡。

此後,由於汝寧府連年受災,趙南星就用這些錢賑濟瞭很多老百姓,受到當地人的肯定和擁戴。

二、不阿權貴隻為公

一次,當朝首輔大臣張居正回荊州老傢探親路過汝寧府,當地各級官員爭相前去巴結送禮,趙南星卻不為所動,該幹什麼幹什麼。

汝寧知府很奇怪,就問趙南星:“首輔大人到瞭,你怎麼不去迎接,莫非不怕惹惱他被問罪?”

趙南星淡淡地說:“首輔回傢探親是個人私事,我們是朝廷公職官吏,沒必要去迎接;再說,我正辦理一個案子,事關他的親戚,我不迎接,亦為避嫌。”

聽此,汝寧知府沒有再說什麼,趕緊去張羅著迎接張居正的事瞭。

過後,趙南星還是依法公正地處理瞭首輔大人的那個親戚,受到人們的贊揚。

三、不難百姓隻為民

有一年臘月,快過年瞭,趙南星到大街上走訪,見到老百姓都在高高興興辦年貨,準備過大年,心裡很高興。可突然遇到一個老婆婆倚門而望,淚流滿面。趙南星就走上前去問個明白,原來她的獨生子因酒後失德打傷一個老頭兒被關進監牢。老婆婆祈盼著官府能開開恩,放她兒子回來過個團圓年。

瞭解這個情況後,趙南星由一個被關犯人而想到很多個犯人及其傢庭,為瞭讓這部分人傢能過個好年,趙南星大膽決定:除重犯繼續坐守監牢外,輕罪犯人一律放假七天回傢與親人團聚,假滿自動歸監。他這一人性化的做法,既教育瞭犯人,也感動瞭犯人及傢人,促進瞭社會和諧。

萬歷五年(1575年)五月初七,趙南星到信陽州的橫山去察訪,遇見一山婦在道旁哭祭自己的丈夫,因悲傷過度氣絕而亡。

經過調查,他瞭解到:山婦的丈夫因貧窮養不起自己的老婆,覺得內心有愧,於是參與偷盜,被當地群眾打死在路旁,其屍體被飛鳥啄得面目全非。山婦得知後急忙趕到現場,辨認出自己的丈夫後,掂來清水為丈夫洗去污垢,顧不得羞恥,當眾脫下自己的上衣為丈夫蒙面,然後痛哭而亡。

當地人不屑於山婦的行為,認為為一個罪犯去殉情,實屬愚昧無知。但是,趙南星認為,一個沒有文化的山婦竟然如此念重社會倫理綱常,對丈夫如此重情重義,實屬難得,應該旌表一番,於是就提筆為其賦詩一首,贊揚瞭她的可貴品質,也為她的死感到惋惜。

既然連官員都出面表彰山婦的行為,說明官府認可瞭山婦的行為,那當地人就沒有必要、也不敢對此事再說三道四瞭。當地人隆重的將山婦和丈夫合葬在一起,樹立瞭墓碑。

趙南星在汝寧府任職的五年間,秉公執法、清正廉明,留下許多故事在當地世代相傳,“南星街”的名字便是人們為瞭紀念和旌表他的清風正氣和不凡功績而起的。由於趙南星秉公執法,不徇私情,不幾年就把汝寧府治理得十分安定,所以被當地百姓譽為好官。

四、不屈奸佞隻為國

不久,明朝廷升任趙南星為戶部主事。此後,他又先後出任吏部考功郎中、吏部文選員外郎,直至吏部尚書。

他在朝為官期間,剛正不阿、清正廉潔,深為士林所重,但也為奸人所忌。萬歷二十一年(1593),他被排擠出朝廷,貶為平民回傢閑住。

萬歷四十八年(1620),泰昌皇帝即位後,趙南星被起用,任太常寺卿,不久又任左都禦史、吏部尚書等職,與閹黨發生瞭嚴重沖突,損害瞭魏忠賢一派的利益,被他們誣陷,削官流配代州。

天啟七年(1627),明熹宗駕崩,信王朱由檢繼位,是為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下詔赦免趙南星,讓他回北京。但是,趙南星流放地的地方官牟志夔是閹黨成員,他故意推三阻四,推遲趙南星回京的時間。

這樣一來,導致七十八歲高齡的趙南星沒有等到回京的那一天,就死在瞭所發配之地。

崇禎皇帝鏟除魏忠賢勢力後,追贈趙南星太子太保,謚號“忠毅”,算是為他翻案平反瞭。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