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手中的叉子叫什麼 該東西究竟有什麼作用呢
還不知道:大禹手中的叉子叫什麼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大禹治水的故事我們從小就瞭解,他是歷代帝王祭祀的常客,也是百姓心目中治水的英雄。
大禹的形象深入人心,不管是在雕像還是圖畫中,他的手裡總是拿著一把叉子一樣的物件,因為年代久遠,大禹的人物樣貌不得而知,可隻要見到手裡拿著一把“叉子”的人,我們第一印象就會想到:“這是大禹”。

所以說人們不是因為樣貌認識的大禹,而是因為他手裡的那把“叉子”而認識的他,這無疑已經成為大禹的一個符號,就像孫悟空的金箍棒,太上老君的芭蕉扇,許多傳說中的人物都有一個或多個符號特點。
那麼大禹手中拿著的那個“叉”形的物件到底是什麼?又有什麼作用?縱觀我國古代,似乎也隻有上古時期出現過這樣的工具,像是船槳從中間割掉一塊,著實令人捉摸不透。

好在在一些典籍中出現過這種工具的名稱,據《莊子·天下》記載:“禹親自操耜”,最後一個字念“si”,第四聲。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到“耒耜”(lei si)這個工具,其中耒是把柄,耜是下半部分像叉一樣的工具,是我國前秦時期以及原始社會晚期使用的農耕用具,主要用於翻整土地播種莊稼,說白瞭就相當於現代的鐵鍬。

那麼問題來瞭,大禹是治水的英雄,那他治水的時候為何要隨手不離一件農耕用具?難道他邊治水邊中莊稼?
這就得說說大禹治水的方式,首先我們要知道,洪水肆虐的時期,第一個領導治水的並不是大禹,而是他的父親鯀,鯀是由堯帝的大臣五嶽推薦,可鯀並沒有治好水患,主要說法有兩種。

一種存在於神話傳說中,說鯀為瞭治好水患,從天上偷來瞭神土息壤,據說這種土可以自己生長土地,鯀眼看就要將水患治好,天帝卻發現瞭這件事,派火神祝融將其殺死在瞭羽山。
另一種說法我們或許可以從大禹的治水方式中得到答案,大禹之所以能治好水患,乃是吸收瞭父親在治水中的教訓,改用疏通的方式治理,可見鯀之前所用的手段應該是堵水的方式。

既然是疏通,肯定要開江擴渠,用的最多的自然是有著鐵鍬一樣作用的耒耜,而那個時期沒有成熟的冶煉技術,人們用的仍然是石器,全靠打磨,自然沒有現在鐵鍬這樣的挖地能力,而在鐵鍬上挖一個缺口,不僅可以減少受力面積啊,還能更方便的松弛土地,大大的增加瞭石器時期的工作效率。

可見,大禹能夠治水成功,耒耜這件工具也是功不可沒,在條件那麼艱苦的情況下,古人能想到這種“絕招”,老祖宗的智慧著實令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