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留學生一共有120人 為什麼回來的隻有94人呢
還不知道:清末留學生為何隻有94人回來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雖然說晚清政府的統治十分黑暗,但其實晚清也出瞭很多曾想挽救國傢的愛國先進人士,洋務派就是當時朝堂中的代表。

雖然我們如今來看洋務運動,因為一開始就錯誤地站在瞭維持清政府統治那一邊,所以當甲午中日戰爭失敗後,就同時也宣告瞭失敗;但實際上在當時看來,洋務運動已經是做得最好的救亡圖存運動瞭,他們大辦實業,引進瞭一大批先進的生產技術,以及武器。
最重要的是,洋務運動對於新思想的培養,開辦的新式學堂,算是很多近現代思想傢的培育搖籃。為瞭學習更先進的科學技術,洋務運動特地在全國挑選瞭120位天才神童,於1872年將他們派去美國留學,想讓他們學成回報祖國。

但沒多久,隨著西方列強的侵略進程加劇,清政府也不得不緊急召回這批原本需要在美國學習15年的留學生們。但派出去瞭120名留學生,回來卻隻有94人,還有26名兒童去哪兒瞭?
第一,有些孩童的審核不合格,清政府送他們出去留學,肯定是選擇最頂尖的那批為瞭去學技術的,但還是有個別孩童,是依靠著傢中關系,強行塞進來的。在出發前夕,這批人肯定都還會被剔除,因此就少瞭部分人。

第二,水土不服原因。對於傳統儒傢思想而言,背井離鄉本來就是一件十分淒慘的事情,再加上他們去的還是另外一塊大陸上的美國,這種惶恐就被放得更大。而當時美國人對於清朝人的歧視也是很濃厚的,因此在身體以及心靈的雙重打擊下,部分神童很快就倒下瞭,其中就包括著15歲就考上瞭大學的天才神童潘明鐘。

第三,部分兒童的確不願再回國。當時清政府緊急召回這些兒童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於兒童們本身——他們被先進思想洗腦的已經過度西化瞭。清政府送他們出去留學,是為瞭讓他們學成來回報國傢的,並不是送天才給美國的。
但是國內腐朽落後的氛圍,怎麼能跟當時先進的美國比呢?他們的儒傢思想已經遭到瞭動搖,盡管清政府想及時止損,召回他們,但是還是有部分兒童不願再回國,選擇留在美國,繼續學習先進的技術。

綜上3點,就是這26名失蹤天才的全部原因。但是被召回的這部分兒童也沒受到重用,他們因為清政府的懷疑,覺得他們內心已經投靠瞭美國,因此白白浪費瞭他們一身學識。直到清政府破滅後,部分留美兒童才有瞭釋放自己才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