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愛書法,武則天在書法上造詣怎麼樣?
武則天愛書法,武則天在書法上造詣怎麼樣?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唐太宗李世民癡迷書法,尤其喜愛晉朝書法傢王羲之的作品。
為瞭得到王羲之代表作《蘭亭序》,李世民委派南梁元帝的曾孫蕭翼,從王羲之後人的弟子手中計賺真跡,後據為己有,相傳隨葬在昭陵。
女皇武則天也喜歡王羲之的書法,她本人的書法也相當不錯。

其行草作品《升仙太子碑》,筆法婉約流暢,豐腴厚重,期間夾雜著一些怪異之字,表現出女皇的個性魅力。
兩千餘字的碑文一氣呵成,開草書刊碑之先河,碑額處“升仙太子之碑”六字,巧妙地隱藏著一些鳥形圖案,為唐代書法飛白書遺存作品中的佼佼者,為歷代書法傢所推崇。

武則天曾刻意模仿過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書法作品,對王氏父子的真跡仰慕已久,非常渴望欣賞一番。
《舊唐書》記載:“則天以方慶傢多書籍,嘗訪求右軍遺跡……”
武則天得知王導後裔——鳳閣侍郎王方慶傢有很多書籍,下詔訪求王羲之的真跡。

萬歲通天二年(696年),王方慶上書說:“臣十世伯祖王羲之的書法,最初有四十多幅,後來在貞觀二年(公元628年)的時候,被太宗皇帝購求,至今隻剩下唯一的一卷。”
王方慶將幸存的王羲之真跡,以及王氏傢族二十八人的墨寶真跡十卷進獻給武則天。
武則天在武成殿遍示群臣,同時詔命中書舍人崔融編寫《寶章集》,記述這件事,並厚賞瞭王方慶。

唐代書法傢竇臮[jì]在《述書賦》中記載:“後不欲奪志,遂盡模寫留內,其本加寶飾錦繢[huì]還王氏。”
武則天不像唐太宗那樣蠻橫,沒有奪人之愛,命當朝書法傢臨摹瞭王氏一族的真跡,而後將真跡裝裱一新,奉還瞭王方慶。

武則天命人臨摹王羲之等人的作品編成冊子,後世稱為《萬歲通天帖》,現存於遼寧省博物館。
非常遺憾的是,王方慶傢藏的書籍,以及先祖書法真跡卻沒能保住。
其子潞州刺史王光輔、殿中侍禦史王晙都“不能守藏”,以至於書籍寶物散失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