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朝各代的帝王中 他們吃的禦膳到底是什麼樣的
還不知道:皇帝都吃什麼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一說起皇帝,九五之尊嘛,這都後宮佳麗三千瞭,吃食肯定也是豐盛無比的,那麼,各朝各代的帝王,他們吃的禦膳究竟是怎樣的呢?
史料顯示,先秦時期中國的飲食禮儀已經十分完備瞭,從菜品到烹飪,從進食方式到筵席等,都有著十分嚴格的等級規定。
周天子的夥食可從《周禮》和《禮記》中一見,《詩經·魯頌》說“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周朝的主食以粟、麥、黍、稻米蒸飯、羹類為主,其實也就是黃米、小米一類的東西,講究精挑細選。

《禮記·玉藻》中記載:朝服以食,特牲三俎祭肺,夕深衣,祭牢肉,朔月少牢,五俎四簋。
就算是天子,吃飯前也要先祭個祀,可真累啊!這時的飲食是一天早晚兩頓飯,吃飯規矩還十分多,比如吃飯時有專門的音樂,還要穿不同的衣服,早餐穿朝服,晚上穿深衣。一天下來,也都折騰的。
周朝最出名的"周代八珍",是2飯6菜組成的,分別是肉醬油澆大米飯(淳熬)、肉醬油澆黍米飯(淳母)、煨烤炸燉母羊羔(炮牂)、煨烤炸燉乳豬(炮豚)、牛、羊、鹿的裡脊肉(搗珍)、酒糟牛羊肉(漬)、類似五香牛肉幹(熬)、燒烤肉油狗肝(肝)。
夠精細豐盛瞭吧?

到瞭秦漢時代,中國已經種上瞭小麥,面食成為上層貴族的寵兒,而肉中之首成為瞭羊肉,一日兩餐制變成瞭一日三餐制。
為瞭讓皇帝吃好飯,建立一個完備的食物管理系統是不可缺少的,甚至皇帝一頓飯能有3000下人忙碌著,這陣勢,真是足夠目瞪口呆瞭吧!
漢代可算是食物文化上的一大分水嶺,各種食物烹飪形式都已趨於完善,此時可以釀酒、制鹽、做醬、造醋、做豆豉、做脯臘、做乳酪、做菜肴和點心,做菜的方式有醬、醃、糟、醉、蒸、煮等,多種多樣,特別是鐵鍋發明瞭之後,這烹飪方式就更完善瞭。
漢朝時魯、川、粵三大菜系已經形成,皇帝吃飯規定必須要有必有八珍之味。
其中“水陸八珍”有:魚翅、海參、明骨、花膠魚肚、燕窩、熊掌、鹿筋、雪蛤。
“動物八珍”有:熊掌、象撥、駝峰、猩唇、鹿尾、猴腦、豹胎、燕窩。
菜品講究之程度,真是令人咋舌!

唐宋時期,也就是中國歷史上的巔峰時期,美食更不用說瞭,規模極盡奢華,簡直無可出其右。
唐時有道“燒尾宴”,是大臣向皇帝進獻盛饌的,燒尾宴有多奢侈呢?
《清異錄》中記載瞭韋巨源設燒尾宴時,留下的一份不完全的食單,共列菜點58種,糕點有20餘種。
食材上,有北方的熊、鹿、驢,南方的貍、蝦、蟹、青蛙、鱉,還有魚、雞、鴨、鵪鶉、豬、牛、羊、兔等等。

不僅食材豐富,品相也要好,像用來裝飾和觀賞的工藝菜,足足有70件,每一道菜的造型、營養搭配等,都十分細致。
到明朝時,據《明宮史》載:“天下繁華,咸萃於此”,其奢華程度可見一斑,這一時期,宮廷的食材,有如天花羊肚菜、石花海白菜、鹿角、紫菜、蒿筍、糟筍、松子、鶯嘴筍、黃精、木蘭菜等等,應有盡有。
據說朱元璋時期的一頓午膳,就有胡椒醋鮮蝦,燒鵝,火賁羊頭蹄,鵝肉巴子,咸豉芥末羊肚盤,蒜醋白血湯,五味蒸雞,元汁羊骨頭,糊辣醋腰子,蒸鮮魚,五味蒸面筋,羊肉水晶餃兒,絲鵝粉湯,三鮮湯,綠豆棋子面,椒末羊肉,香米飯,蒜酪,豆湯,泡茶。
也太生猛瞭,這菜單看著都要流口水瞭!

而清朝帝宮美食可算是中國幾千來的巔峰,紫禁城裡有大大小小數不清的膳房,食材來自五湖四海,上天入地的都有,皇室不僅奢侈,還愛搞排場,規模最高時能達到三百多種菜肴,畢竟滿漢全席可不是白吹的。
總的來說,皇帝就是皇帝,跟一般人還是沒有可比性的,奢華是真奢華,浪費也是真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