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員退休之後為什麼都喜歡回老傢 主要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古代大臣退休後為什麼喜歡回老傢,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傢一個參考。
在我們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官員選拔制度,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最公平最龐大的制度瞭。也讓很多有才能的人能夠從偏遠的地區跑到那些繁華的城市裡治理國傢,為國傢的建設出謀劃策,但是我們在古裝劇裡面也經常聽到,一些上瞭年紀的大臣,因為自己身體的原因,紛紛選擇告老還鄉。有的官員傢鄉是在偏遠地區,路途遙遠,而且沿途可能還有盜匪,並且傢鄉的一些設施也沒有大城市方便,可是這些大臣退休後,為什麼都不喜歡在城市裡面,都紛紛選擇回老傢呢?原因其實有下面這幾點。

第一點就是回老傢顯擺去,不讓傢鄉的人看看,他們又怎麼會知道當年那個一文不值的窮小子現在的排場有這麼大呢?雖然傢鄉的人知道自己做瞭大官,但是聽說和親眼看見這兩個效果是不一樣的。想想自己浩浩蕩蕩的帶著大批人馬,大量的錢財回到老傢,看到那些從小相處的鄉親羨慕的眼神,這得多讓人心裡高興啊,而且自己的傢族裡的人也會驕傲起來,受到人們的尊敬。

第二點是為瞭自己的安全,當官的很少有不貪的,即使不從國傢拿銀子,下面的人孝敬的也有不少,錢財多瞭,如果在京城裡花出去,多招人眼熱啊。自己也不當官瞭,萬一被人告到皇帝哪裡,自己能不能花這些錢還不一定呢,還有就是當時朝廷上的黨爭特別厲害,京城裡面的水太混瞭,還是遠離比較好。同時,也能讓皇帝放心,表明自己對權力沒有那麼熱衷!

第三點就是一些官員雖然年紀大瞭,但是有的父母親還在世,雖然自己在京城做官,但是父母因為一些原因還是在老傢裡面。回去之後,自己也能夠為父母養老送終,一輩子為國傢辦事瞭,年紀大瞭,該為父母盡盡孝心瞭。回到傢鄉也能夠為自己的傢鄉辦點事實,什麼修橋補路之類的,為傢族留下好名聲,朝廷的資源也會因為自己的緣故向著傢鄉傾斜。自己也可以為傢鄉的教育事業作出貢獻,別忘瞭在古代,同鄉的人會自動抱團,會讓別人自然而然的認為你們是站在一起的!

第四點是對於傢鄉有種特殊的感情,雖然在城市裡生活比較好,但是傢鄉的人明顯的更親近一些,趁現在自己還活著,能夠走回去。有的在偏遠山地住著的,交通落後,死後自己的軀體能不能葬進祖墳都不好說瞭,並且傢鄉裡充滿瞭自己的童年記憶,可以說在這裡才能夠遠離朝廷的是是非非,真正的放松下來。多以一般來說,古代的大臣們退休以後都喜歡回到自己的老傢裡面去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