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員上朝為什麼要戴“項鏈”?清朝官員身上的“項鏈”是什麼來歷?
清朝官員上朝為什麼要戴“項鏈”?清朝官員身上的“項鏈”是什麼來歷?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說到清朝的官員其實很多時候你會發現他們真的是規規矩矩的,衣服有講究,帽子有講究,反正都是非常的復雜的,那麼不值得大傢有沒有註意到一個細節,那就是這個清朝的官員是有戴項鏈的,大傢都叫朝珠,那麼這個朝珠有什麼含義呢?又有什麼講究呢?下面就著這個問題一起來分析揭秘看看怎麼回事吧!

“朝珠”是什麼,就是清朝那些大臣們脖子上戴得“裝飾品”。
看著是不是很熟悉?一些不知道它是什麼的人,第一感覺就是佛珠。
其實它是“朝珠”,而不是佛珠。朝珠的由來就是由佛珠轉變而來的。因為清朝皇帝信佛教,所以就模仿佛珠弄出來瞭”朝珠“。
朝珠可不是一般人可以戴得,隻有那些官至四五品之上的人才可以佩戴,這是一個象征。
朝珠和佛珠一樣,都有108顆。
佛教的108顆佛珠,代表著108種煩惱。而朝珠卻和佛珠卻大不相同。
它的108則代表的是12個月,24節氣,72侯。
總而言之朝珠比佛珠復雜的多,下圖便是佛珠上掛件的各種解釋。

那下面我們來說一說為什麼會有朝珠。
我們已經知道瞭朝珠是清朝的東西,那麼我們就需要先去瞭解下清朝的歷史。
25歲的努爾哈赤統一女真族,建立瞭後金。
女真族呢,則是滿族的前身。
在努爾哈赤那會,大多都是信薩滿教。薩滿就是巫師,有預言、控制天氣、占卜等等超能力。
皇太極之後,後金統治的地盤更大瞭,蒙古部落也在其中,而蒙古呢,是信藏傳佛教的。因此,清朝一些人也逐漸地開始信佛教瞭。
據說,皇太極特別喜歡玩佛珠,還經常把佛珠送人,當作賞賜。
當然,這時候佛珠還沒有出現,直到後來清朝入關瞭,才有佩戴佛珠,比如孝莊太後。
順治時期,雖然還沒有完全有這種朝珠的制度,但是也是在逐漸完善過程中的。而且孝莊太後和康熙都是藏傳佛教的信徒。所以朝珠的出現是必然的。
在《清會典》裡對朝珠有明確的規定:
皇帝朝珠,謹按本朝定制,皇帝朝珠用東珠一百有八、佛頭、紀念、背雲大小墜珍寶雜飾各惟其宜,大典禮禦之。皇太後、皇後朝服朝珠三盤,東珠一,珊瑚二。皇子朝珠不得用東珠。
不僅如此,還有:
凡朝珠,王公以下,文職五品、武職四品以上及翰詹、科道、侍衛、公主、福晉以下,五品官命婦以上均得用。以雜寶及諸香為之。

足以看出朝珠的規矩有很多,不僅佩戴人員有限制,而且顏色、材質都需要不同。
就比如皇上用的是珍珠材質,顏色為明黃色。而且像這種珍珠材質隻能是皇上、皇後這種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