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蔡京改革和北宋的滅亡有什麼關系 他是怎麼將新政帶向死胡同呢

蔡京改革和北宋的滅亡有什麼關系 他是怎麼將新政帶向死胡同呢

時間:2019-09-02 14:41:28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還不知道:蔡京改革和北宋的滅亡有什麼關系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北宋徽宗年間,由於前代積弊未能夠得到有效的解決,尤其是三冗問題更為突出,北宋國傢財政年年赤字瀕臨崩潰,心急如焚的宋徽宗決心像他的前輩們一樣以改革來挽救危局,由此便揭開瞭北宋末年蔡京改革的序幕。

宋徽宗選用蔡京搞新政也非偶然,一來是蔡京四度為相德高望重且官場經驗老練,二來是他憑借著左右逢源之術深得皇帝的寵信,雖然蔡京表面上很光耀,但也都是靠著曲意逢迎才獲得的主角光環,他對改革之道並不算精通,但聖命不可違,也隻能硬著頭皮來搞這場關乎到北宋政權生死存亡的重大改革,那麼蔡京是怎麼把新政帶向死胡同的呢?

前代政策大調整

由於北宋財政持續出現赤字,蔡京就盲目的認為是前代的經濟政策出現瞭問題,於是便把目光瞄向瞭宋神宗時期王安石變法遺留下來的政策。王安石民間和朝廷互利共贏的政策得到瞭蔡京的全面否定,但他又制定不出好的政策予以替代,隻能在前人的基礎上對前代政策不斷革新。

他雖然重推王安石時期的《方田均稅法》、《免役法》等舊策,但也對王安石的改革理論作出瞭全面的閹割。比如從前的《免役法》規定的是地主豪強出錢免除徭役來補貼底層民眾服徭役,而到瞭蔡京時期地主豪強階級無需出資即可直接免除徭役,而這沉重的徭役到頭來隻能轉嫁到平民百姓的頭上,百姓的經濟負擔變得更加沉重。

蔡京為瞭博取地主利益集團的支持,盡變前人的政策,窮盡一切辦法對底層百姓進行政治壓迫和經濟掠奪,與此同時聲勢浩蕩的農民運動此起彼伏,大大動搖瞭北宋王朝的統治根基。

貨幣改革引通脹

但凡歷代王朝的末期,朝廷總會利用紙幣來短期內籌集巨資以圖度過財政危機,這雖然是一個高效便捷的政府集資手段,但也會加劇通貨膨脹的風險率,而蔡京改革期間也試圖通過貨幣來進行斂財,結果卻引發瞭社會大范圍的惡性通貨膨脹。

崇寧元年,蔡京在紙幣的誕生地四川大肆增加交子的發行量,試圖通過此法斂取民間財富緩解財政危機,在幾次的增發過程中朝廷由於沒有準備金作為支撐,所以很快就出現瞭通貨膨脹,交子大幅貶值,四川地區出現瞭經濟失控現象,而蔡京卻束手無策,最終官府竟決定違約,即國傢不再承認並兌換發行的紙幣交子,北宋社會一度陷入混亂,民間也對朝廷失去瞭信任,帝國的崩塌已成定勢。

鹽鈔貨幣化失敗

自漢朝開始,國傢將鹽鐵等產業壟斷收歸國有,原因就是政府看中瞭鹽鐵等產業高額的利潤,鹽業歷經千百年的發展,到瞭宋朝時已經趨向於專業化精細化的公有產業,鹽鈔與此同時出現在瞭北宋的市場上,是官府發給鹽商的取鹽憑證,而且是有價的證券,甚至還可以兌換市場上的其他商品,蔡京在此看到瞭商機。

以往隻有在鹽區才能夠使用的鹽鈔制度,蔡京決定將其通用全國,蔡京此舉目的就是為瞭將鹽票當作是交子之後的第二貨幣使用,從而憑借著官府手中的壟斷權令鹽鈔不斷貶值,增加鹽商以鹽鈔換鹽的難度,而朝廷不但可以從中獲取差價,還能夠獲得收取其他雜稅的由頭。

此舉雖然為朝廷每年增收數千萬貫的財富,但也令鹽的價格一路飆升,而且質量大幅下滑,這一頭老百姓抱怨吃不上鹽或是吃的是劣質鹽,那一頭商人手中積存瞭大量的鹽鈔政府設限兌換,因此而破產者的商人數不勝數,中下層階級苦不堪言,社會動蕩加劇。

蔡京改革失敗後引發瞭北宋經濟的大崩盤,宋徽宗在追悔莫及之餘選擇瞭退位避難,把積重難返的北宋爛攤子交到瞭兒子宋欽宗之手,無能為力的宋欽宗除瞭大發雷霆貶謫蔡京之外無計可施,第二年,金日的鐵騎再次南下,北宋朝廷無力抗衡最終國滅君俘,可以說北宋的滅亡不隻是簡單的軍事不振,更為重要的乃是帝國經濟的全線崩盤。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