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身上有個缺點,所以永遠鬥不過劉邦
所謂的反間計,是指在看穿瞭對方所使的詭計之後,巧妙的將此計施展回去,用對方所使的計謀去攻擊對方。使用這種計策時,一定要事先瞭解敵方的性格特點,而且真實度一定要夠高,足夠讓對方相信自己已經中計,使對方對自己放下戒心,做出錯誤的決斷和行動。
中國可以說是兵法大國,使用過反間計的大將多如牛毛,秦國曾經就用來對付過趙國,三國的周瑜也使用過這種計策對付曹操,再比如小編今天所說的劉邦。

雖說劉邦在最後成功滅掉瞭死對頭項羽,建立瞭漢朝,可是他曾經也被項羽打得很慘。項羽的手下有一個非常瞭不起的軍師范增,在這位軍師的指點下,項羽派人把劉邦的糧草補給全給毀瞭,使劉邦的軍隊徹底斷瞭糧草。即使軍隊的戰鬥力再強,在失去瞭糧草的情況下也隻能成為刀下亡魂。
眼看著戰爭已經無法繼續下去,劉邦為瞭保住自己士兵的性命,隻好選擇投降。為瞭順利求和,劉邦甚至把對自己來說極為重要的滎陽西邊的領土,拱手送給項羽。

項羽得知敵軍投降的消息之後內心膨脹,在沒有經過慎重思考的情況下,想要答應求和。不過他的軍師強烈反對他的做法,因為范增非常明白劉邦的大志,一旦接受瞭如此不安分的人,日後對自己來說極為不利。而且現在劉邦的軍隊士氣非常低落,完全沒有對戰的心思,楚軍的士氣卻非常激昂,如果趁機攻打過去,是很有可能打倒漢軍的。
雖說他在項羽所擺的鴻門宴上幫瞭劉邦一把,但當時隻是無奈之舉而已,如今正是打倒漢軍的最好時機,絕對不能再輕易放過瞭。
項羽在聽瞭自己軍師的分析之後,這才決定拒絕敵軍的求和,而且還要重新整頓軍隊,直接把整個滎陽城給包圍瞭,準備滅瞭劉邦的軍隊。
在敵軍的緊逼之下,再看看士兵們半死不活的狀態,劉邦一時之間陷入瞭為難,這時候他的部下陳平,替他分析瞭當前的局勢。陳平覺得項羽雖說很有謀略,但是氣量卻非常狹小,就連那些隨他出生入死多年的將士,都沒有得到多少回報。他的這種性格必然使他的內部極為不穩,認為劉邦可以從這裡下手。
被項羽視為心腹的人,隻有那麼幾個,大概是范增、周殷等人,隻要有足夠的籌碼,絕對不愁攪不亂對方的軍心。隻要對方軍心亂瞭,劉邦就很有機會解除困境瞭。
劉邦聽完之後,覺得這個計謀可以實施。所以拿瞭四萬黃金給陳平,讓他自行安排,並且不過問黃金用到哪裡去瞭。
陳平得到這筆黃金之後,便開始實施起瞭反間計,在項羽的軍營裡散佈部分大將因為得不到回報,而背叛的傳言。項羽雖然比較信任他的部下,但是聽到這種傳言之後,還是對將領起瞭疑心。
之後他派使者到劉邦的軍營,名為拜訪,實為打探消息。陳平得知消息之後,特地準備瞭很多山珍海味招待,讓楚軍的使者高興至極。
可是就當使者準備大吃的時候,陳平卻直接撤走盛宴,換成瞭普通宴席,還說自己記錯瞭,以為對方是范增的人。

楚國使者回到軍營以後,把陳平所說的話轉述給項羽,項羽便認為自己的心腹已經不再那麼忠誠瞭,對他更是防備起來。范增原本對主子百分百忠誠,可是主子不但不聽取自己的建議,反而懷疑自己,在失望之下辭官回傢,不久過後就去世瞭。
其實在陳平使出反間計之前,就已經充分瞭解瞭項羽的性格瞭,此人雖說招攬瞭很多壯士,卻完全沒有貴族的氣勢,那些隨他已久的將士連個官職都很難得到,時間久瞭,軍心自然就不那麼牢靠瞭。所以他在使反間計的時候才那麼順利。
再看看劉邦,雖說他在兵力方面比不上項羽,而且在兵法方面也比不上對方,但是他對待下屬極好,而且極為信任,把那麼多黃金給瞭下屬之後,竟然絲毫不過問,讓下屬自由發揮才能。
如果項羽在對待下屬方面,也如劉邦那般信任,最終結局可不一定是劉邦上位。所以說兩人之間最大的區分是在用人方面。其實項羽的氣度遠不如劉邦,做不到像他那麼豁達,一邊不斷的招收人才,一邊卻又疑神疑鬼,怕他所用之人背叛他。如果不是他對軍隊的管理方式有問題,也不至於在明明極有可能戰勝的情況下,反而敗給瞭劉邦,成為後人的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