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真的是“摸金校尉”的祖師爺嗎?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瞭一篇關於曹操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曹操是“摸金校尉”的祖師爺,在歷史上是有記載的。因為曹操曾親率領人馬,公然盜梁孝王墓。據《三國志》載:梁孝王,先帝母弟,墳陵尊顯,松柏桑梓,猶宜恭肅操率將校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
《水經註》也對曹操的這次盜墓有過記載:(曹)操引兵人碭(芒碭山),發梁孝王塚,破棺,收金寶數萬斤。
從這兩段記載和後來官渡之戰前陳琳撰寫的檄文,綜合分析可以推斷出這次盜墓時間,應是發生在公元196年至公元200年,這5年內。
因為,漢獻帝是在公元196年,被曹操迎到許都,而官渡之戰爆發在公元200年,能讓漢獻帝“聖朝流涕”,卻對此無可奈何,隻能是他被曹操攥在瞭手心。

且曹操沒那麼傻,若手中沒握著漢獻帝,他就敢公開盜漢陵,他就等於成瞭天下公賊。何談爭霸三國?所以這才有瞭官渡之戰前,陳琳在檄文中,對曹操設置摸金校尉和發丘中郎將的攻擊。看來手握漢獻帝果真太重要瞭,連漢朝王陵,都成瞭曹操的“提款機”。
故而,誰言陳琳撰寫的檄文,是栽贓曹操?從《三國志》到《水經註》,再結合相關的歷史事件,曹操是摸金校尉和發丘中郎將的祖師爺,那是板上釘釘的事瞭。
摸金校尉 劇照
既然摸金校尉和發丘中郎將,有其歷史淵源,那麼盜墓的另兩大流派“搬山道人”和“卸嶺力士”,有否淵源?其祖師爺是誰?
先說搬山道人:顯然這個虛構成分最大!因為他們是為瞭破解的本族人的“魔咒”而盜墓,且都一身道士裝扮,獨來獨往,最為神秘。

所以若真說,搬山道人有淵源的話,隻能說其淵源是“茅山道人”。都非常神秘,且都擁有法術。茅山道人的經典形象,也是那些什麼做法驅鬼啊,跟詭異僵屍等打交道啊,還都擁有一身武功,故而正符合“搬山道人”的主要特征。
最後說卸嶺力士:若說搬山道人突出的是,民間對道士的崇拜,並得到如今讀者的普遍認可的話。那麼卸嶺力士,則顯然是一種江湖文化。如今問題來瞭,既然卸嶺力士,代表著江湖文化,那麼其的祖師爺會是誰?
卸嶺力士 劇照
卸嶺力士自己所追認的祖師爺,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霸王項羽。之所以追認項羽為其祖師爺,也是有歷史原因呢。之所以這麼說,就要從項羽的經歷說起瞭,由於項羽太過著名,他的事大傢都熟悉,比如破釜沉舟、霸王別姬、自刎烏江,當然還有一個就是火燒阿房。
項羽火燒阿房,是發生在他攻破咸陽之後,項羽為瞭報仇。據《漢書》載:項羽焚其宮室,往者咸見發掘。
即,項羽率大軍開始挖掘秦陵,說啥也要挖出秦始皇來,最終沒有得手,卻也盜出瞭許多寶貝。據《水經註》載:項羽入關發之。以三十萬人三十日動,物不見窮。
但終究項羽敗給劉邦,成為瞭正統帝王的對立面,由此項羽就跟民間的“江湖”有瞭天然關聯——畢竟官方是劉邦,對應面隻能是項羽。這就是項羽為何是卸嶺力士祖師爺的直接原因,有一種文化傳承在裡面的。

故而卸嶺力士,盜墓的路子最野,當然也可以說是最霸氣。因為從祖師爺項羽開始,就講究,人多力量大,一力降十會,所謂,縱有巨塚也敢發掘。由於祖師爺最終失敗瞭,故而氣質上,就演變成瞭江湖匪類般的模樣。
最後再談一下所謂的盜墓黑話,比如,最著名的“倒鬥”,這就是盜墓的黑話,隻要一說出這兩字,所有同行人,就能明白彼此都是盜墓賊——但這卻是錯誤的!
摸金符 劇照
因為倒鬥一詞,主要流行在京津一帶,最遠到東北沈陽地區,這是其大致的“識別范圍”。若到瞭黃河以南,比如河南到蘇北一帶, “倒鬥”就不被識別瞭,因為這一帶盜墓的黑話叫“挖紅薯”或“刨山芋”。而陜西、山西一帶,則叫“支鍋”。
這其實就是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民俗、文化差別大,造成瞭這種神秘感,可識別度受限的原因。就如摸金校尉和卸嶺力士的祖師爺一樣,雖都是祖師爺,但最終盜墓行業的祖師爺,卻成瞭曹操。
因為曹操最終成瞭魏武帝,所以他設置的摸金校尉,儼然成瞭官方權威。而項羽最終失敗,故而卸嶺力士,代表著江湖草莽。
自然曹操憑借這皇帝身份的這官方權威,被奉為盜墓行業祖師爺,哪怕項羽再厲害,也隻能靠邊,這其實就是歷史和文化原因造成的。更何況這種祖師爺,還是不當為好,實在不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