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勒為什麼不殺石虎?原來原因跟項羽不殺劉邦是一樣的!
石勒為什麼不殺石虎?原來原因跟項羽不殺劉邦是一樣的!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讀史有什麼用?隻能看故事,學學
讀史能夠學習深度思考,不要光看歷史故事,看看石勒用人的背後原因
現如今會有很多人問:曹操為何不早點殺劉備?項羽為何不早點殺劉邦?
這一次我就以後趙的石勒為何不殺石虎,來分析下是為什麼。
有些事情,我們站在局外看得清清楚才,也就是所謂的事後諸葛亮。但若我們處於局中,對於事情的選擇就不是那麼簡單瞭。

石勒的崛起之路,我前面已經分析瞭很多,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石勒起初隻是為瞭生存,順便報復下晉王朝。但隨著其實力越來越強,勢力越來越大,石勒的心思就變瞭。
他從一個底層的反抗者,變成瞭一個權力遊戲的參與者。一如曾經的晉室八王、東漢末年的諸侯。自此,石勒還是為瞭生存,不過這個生存變成瞭自己“權力”的生存。
君主們首先考慮的便是自己的權力是否穩固,其次才是別的問題,諸如親情、友情。
石勒建立趙國後,逐漸摒棄瞭曾經追隨他的十八騎和最早的漢人謀臣,改用一些石姓族人(有的是石勒收的幹兒子,有的是親人)和外戚。

好比張賓,他是石勒的首席謀主,為後趙的建立有著決定性的作用。當初石勒在葛陂戰敗,進退維谷之際。正是張賓提出瞭經略河北的戰略方針,為彷徨無措的石勒集團找準瞭方向,免於覆滅的危險。
同時石勒也給予張賓以重任。
在趙國初期,石勒需要張賓出力的時候,便 “加張賓大執法,專總朝政,位冠僚首”。但隨著趙國形勢穩定,張賓勢力過大的時候,石勒便對張賓出手瞭。
石勒當然不會自己出手,他借助的是自己的親傢——世子石弘的舅舅程遐。程遐說張賓“客日百餘乘,物望皆歸之”,石勒應該早點防備。

張賓有沒有“結黨營私”不重要,石勒認為張賓有這份心思才是關鍵。石勒便借程遐告狀的時機,以張披的事情為由,罷免瞭張賓的官職,將朝堂的權力交給瞭外戚程遐。
“以遐為右長史,總執朝政,自是朝臣莫不震懼,赴於程氏矣”。程遐的權勢不弱於張賓,但就因為是石勒的親戚,石勒便能夠“放心”。
因為程遐的權力來源於石勒自己,而並非程遐自身。張賓的勢力卻是張賓自身勢力的聚集,不在石勒的控制之內。
石勒通過外戚掌控瞭朝堂,那麼軍權如何掌控?
石虎需要平衡限制,卻不能棄之不用。這個時候,前趙的劉曜還沒有消滅,江南的東晉也蠢蠢欲動,石勒需要石虎為他繼續征戰。
如何平衡石虎的權力?
同樣的,石勒不能自己要求石虎主動交權啊,仍然是借程遐的手來佈置,或者說是自己的兒子石弘來平衡石虎。

石勒“以弘鎮鄴,配禁兵萬人,車騎所統五十四營悉配之,以驍騎領門臣祭酒王陽專統六夷以輔之”。
石弘的權力瞬間大漲。
若沒有石虎統兵在外,石勒絕不會將如此重要的權力交給石弘。鄴城與襄都隻有100來裡,若石弘有什麼想法,對在襄都的石勒是很危險的。
權力的玩傢不會相信親情的。
石弘掌握瞭大權,敢有所動作嗎?他不敢。先不說他對這支軍隊的掌控力,單單強大的石虎在外統兵就讓石弘有所顧忌瞭。
假如石弘成功搶瞭自己老爸石勒的皇位,他能是石虎的對手?最後結果肯定是便宜瞭石虎。

石虎在外為石勒攻城略地,石弘領兵看傢,雙方彼此牽制防范。這樣既不會有損石勒的統治,又能讓石弘得到鍛煉,好為將來繼位做準備。一舉兩得。
當然石勒還有其他的防范手段。石宏(世子是石弘)為秦王,坐鎮關中,防范涼州、成漢;石恢為南陽王,坐鎮中原,防范東晉荊州;養子石堪為彭城王,坐鎮徐州,防范東晉揚州。
後趙四方皆有藩王坐鎮,以此來牽制石虎的力量,石虎能翻起什麼浪?
我們已經知道石虎會殺掉石弘,篡取皇位,這是用結果倒推。但石勒活著的時候,石虎的表現可算不上“逆臣”啊。
至於《晉書》中記載石虎的話“待主上晏駕之後,不足復留種也”,聽聽就好。人傢父子間說的悄悄話,如何被外人聽到?就算被聽到瞭,首先也是傳到石勒的耳朵裡,那樣史書肯定會變成:虎密謀反勒,事泄被誅。
真當石勒是心慈手軟之人?當年洛陽之戰,石勒圍殺潰逃的十萬晉朝士兵。若石虎真的威脅到石勒,石勒會心軟不殺石虎?

主要是石勒一句話,“令其太子省可尚書奏事,使中常侍嚴震參綜可否,征伐刑斷大事乃呈之”,便奪瞭石虎的權力,自此“季龍(石虎)之門可設雀羅”。
一切的權力都在石勒手裡,這樣的石虎還用防備嗎?
若是除掉石虎,自己的兒子石弘誰來限制?
若不限制石弘,石弘權力大瞭會不會篡權?
人心是最難測的。石勒不會指望親情能阻擋對權力的誘惑。他也隻能在外部想辦法,杜絕一切危險。
權力平衡才是關鍵,殺掉石虎,若沒有辦法保持平衡,還會出現張虎、李虎。
殺人並不能改變問題。

沒有人會猜到自己死後的事情。石勒生前已經將石弘、其他兒子、石虎、外戚之間都安排好瞭,該做的都做瞭,最後結果如何,天知道。
在以血統為繼承的封建君主專制,沒有一個完美的制度能保證權力的延續。尤其是戰亂頻發的十六國南北朝年代。
君主信任宗親,可能會被宗親篡權。君主信任臣下,可能會被臣下篡權。隻能想法權力制衡。但權力制衡又是極易被打破的(比如說雙發一人突然死瞭)。權力一失衡,君主就危險瞭。
石虎能篡權,主要是石弘的能力不足,不足以抵抗石虎。當一方實力夠大的時候,所謂的平衡也就不存在瞭。
項羽不殺劉邦是因為與劉邦沒有利益沖突,而且諸侯之中劉邦對項羽的威脅最小。
曹操不殺劉備同樣是沒有利益沖突,因為當時的劉備根本沒有任何實力來威脅曹操。曹操殺呂佈的原因就是呂佈威脅到瞭曹操。
石勒不殺石虎除瞭權力平衡的原因,主要原因石虎沒有威脅到石勒。
權利的玩傢,想法沒那麼簡答。逮人就咔嚓的暴君,有幾個能活的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