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闖王”李自成為什麼註定會失敗?跟他的身世有關

“闖王”李自成為什麼註定會失敗?跟他的身世有關

時間:2019-09-03 18:59:45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瞭一篇關於李自成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由漢族建立的王朝,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時期定都北京。共傳十六帝,共計276年。但是,在許多人的眼裡,都以為是清朝推翻瞭明朝,建立瞭屬於自己的政權。實際上,真正推翻明朝的另有其人。明朝末年,社會局勢動蕩,農民起義不斷,就在眾多的農民起義中,出現瞭一個名為大順的政權,它的建立者就是李自成。

明朝崇禎十七年,“闖王”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建立大順政權。

自此,中國大地上形成瞭三個政權,而李自成建立的這個政權,一度在當時處於鼎盛時期,有著一統天下的氣勢。自從李自成起義開始,就一路順利,他的大軍一度占領瞭包括山海關在內的整片黃河流域。李自成親自東征,攻占北京,推翻瞭明朝的統治。在當時的背景下,以李自成的勢力,完全有能力一統中原,但最終含恨兵敗,這與他在決策上的幾個失誤是分不開的。

明朝末期,政治腐敗的原因除瞭統治者的昏庸外,官紳貴族勢力顧傢不顧國的做法,也是重要的原因。當明朝搖搖欲墜的時候,這些國傢的頂梁柱,並沒有為國傢做到盡心盡力,反倒是加快瞭對百姓的壓迫搜刮,完全不顧國傢的安危。當李自成的勢力逐漸變強,直至威脅明朝統治的時候,這些官員又紛紛向李自成靠攏。

盡管,這些貴族官員的行為令人不齒,但是,不可否認,他們對於一個政權的建立和穩固,能夠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然而,李自成考慮到自己的農民出身,以及對自己實力過高的估計,導致他忽視瞭這部分官員的勢力。李自成之所以能夠建立大順政權,基本上,都是靠著農民階級的支持和幫助,以至於,當他建立政權之後,仍然致力於維護農民階級的利益,對於貴族官僚階級,一直保持著打壓的態度。

而史學界認為,李自成的這種做法是為瞭滿足自己高額的軍費和政治經費的需要,有歷史發展的必然性。然而,筆者對此卻有著不同的看法,李自成在占領北京之後,幾乎把整個大明王室收刮瞭個遍,上到皇親國戚,下到婢女太監,從殿堂到密室無一遺漏,收獲的財富即使不夠滿足軍費需要,剩下的財務不足也十分有限,絲毫沒有得罪貴族勢力的必要。

再者,李自成在建立政權之後,也沒能夠完成對自己身份的轉換,仍然以農民階級利益的維護者自居。以至於,其他貴族勢力認為:李自成盡管建立瞭大順政權,也隻是一個流寇而已。

在史學界流傳著一種觀點,古代政權的更替,無非就是一個封建政權替代另一個封建政權,即使推翻前朝的是農民起義,最終,建立的也依然會是一個封建政權。對於這種說法,李自成就是一個最好的反例。對於傳統的封建政權,它明顯的特點就是對農民階級的壓迫,而李自成卻在建立政權之後,實行瞭長達三年的免稅政策。

當然,史學界也有人認為李自成所謂的“免稅”,並非完全免除賦稅,隻不過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減免,但是,這種說法卻沒什麼依據。根據大量史料文獻的記載,李自成的大順政權一直到兵敗之前,都執行的是以緝拿官紳追贓助餉代替征田畝稅的政策,隻要是大順政權的官員到達地方,他們首要的任務就是,威逼官紳索要錢財,以充當軍備之需。

並且,對於那些不服從的官紳,大順官員使用的手段也十分殘暴,不是以誣陷之罪將對方抓到牢裡,就是以無端之罪讓對方充軍。不僅如此,大順政府還有一套專門的規定,將前朝官員按照官階大小進行排列,與需要繳納的銀餉相對應,官階越高,需要繳納的財物就越多。

在史料中,就有關於大順執政的賦稅收入記載,其中“征”到的銀子,糧食大多都是整數,這難免讓人猜測它的來源。大傢都知道,平常的征稅,所得的銀子和糧食不可能是一個整數,這種情況,隻有在對官紳進行收繳的時候才可能出現。

除此之外,征收上來的其他雜物,其中,大多數都是制箭用的翎毛,鋼鐵等的軍用物品,這些物品在尋常人傢是很難找到的,因此,對於這些物品的來源,也就不難猜測瞭。

當然,李自成並非完全拒絕明朝官員,畢竟一個新政權,在建立之初,需要很多有用的人才。

但明朝官員在大順官僚群體中,隻是極少的一部分。李自成在任用官員的時候,一直都是以沒有當過官的舉人為重點。這些明朝留下來的貴族官僚,從那些被大順接納的舊官員身上看到瞭希望,而李自成的許多政策卻註定瞭會讓他們失望。

大貴族官紳,因他們的出身不同,大都看重傢族的利益,即使是國傢利益,也不能改變他們對傢族利益的重視。他們不惜通過政治上的變節,來投靠這位之前自己看不上眼的統治者,就是寄希望於通過對方的勢力,使自己傢族的榮耀得以延續。

而事實上,被他們“寄予厚望”的李自成,非但沒有對他們施以保護,反倒將他們作為壓迫的對象。這其中,不僅在行為上使身為貴族的他們顏面掃地,在政策上的抉擇,更是深深損害瞭這些舊貴族的利益,以至於,最終失去瞭這些人的支持。

盡管,這些貴族會畏懼李自成的勢力,不敢與他正面對抗,但是,私底下卻能給大順政權帶來不小的麻煩。

因為社會的輿論走向,幾乎完全控制在這些世傢手中,在他們的作用下,大順政權的正統性一直飽受質疑,當李自成勢力強盛的時候,謠言的作用或許不是特別明顯,可是,當李自成勢力衰微之後,這些謠言就足以讓他成為過街老鼠。

由於世傢的眼光完全局限在自己傢族的榮耀上,對於民族之間的鬥爭反而是沒那麼看重。因此,在後來女真族崛起的時候,他們隻要稍微給這些貴族一點支持,就可以得到眾人的扶持。而女真族能夠以外族的身份在北京建立大清王朝,這些輿論的控制者也起到瞭很大的作用。

除此之外,李自成等人固有的農名階級局限性,也是他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當時的明朝之所以滅亡,主要是因為要面對兩個敵人,最終,顧此失彼,應接不暇,除瞭要應對頻繁發生的農民起義外,還要面對來自女真族的外族入侵,這也給明朝造成瞭不小的壓力。

當李自成等人推翻明朝之後,卻全然沒有意識到女真族,這一強大的勢力,是自己統一中原的最大對手。幾乎大順政權的所有人,都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內部成員忙於瓜分財寶,爭權奪利,對於外部的軍事部署,卻沒能考慮周到,致使女真族有機可趁。

大順政權建立之後,李自成就將兵力分散於各地,這種做法對於鎮壓叛亂,穩定政權確實有著積極的意義,但是,在抵禦外敵方面,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昏招。盡管分兵的措施給李自成帶來瞭許多小型戰役的勝利,但是,在關鍵的對決上,卻讓他處在瞭下風。

然而,李自成絲毫都沒有意識到來自女真族的威脅,他把全部的精力都用來收服吳三桂,對女真族一直持著輕敵漠視的態度,最終,導致瞭他兵敗身死,政權覆滅的慘淡結局。

可以說,大順政權的滅亡,不是偶然,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李自成等人能夠憑借著浩浩蕩蕩的起義軍一舉推翻前朝,卻受限於農民階級的局限性,導致瞭他一系列目光短淺傲慢輕敵的措施。在得勢的時候驕奢淫逸,在戰敗的時候一蹶不振,所以說,他的失敗也是一種歷史的必然。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