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要紀曉嵐對下聯,乾隆一聽卻生氣瞭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瞭一篇關於紀曉嵐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鐵齒銅牙紀曉嵐》是一部很多年前的經典喜劇,裡頭的紀曉嵐深得皇上信任,但是歷史上的紀曉嵐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是!但也不是野史中說的那樣好色,長得醜,吃貨,還口吃。
雖然筆者不得不承認他的確有好色,好吃等缺點,但是一位可以寫讀出《閱微草堂筆記》,編的好《四庫全書》的才子,又怎麼會僅僅是這樣一個人呢?
古代但凡大才出身,都會伴隨著這樣那樣的傳說,紀曉嵐也不例外。
雍正二年,紀曉嵐出生於河間府獻縣崔爾莊。在他出生前幾夜,水中泛起奇異的光,並且當晚有一道火光射入瞭他出生的地方。於是傢人都認為他是靈物的化身,為他起名“昀”,“昀”就是日光的意思,曉嵐是他的字。

他天生聰慧,雍正十二年,他和父親一起入京,做瞭著名畫傢董邦達的弟子。乾隆十九年三月中進士,同年進入翰林院。此後也擔任瞭主考官等職位,受到瞭乾隆的嘉獎。
由此可見紀曉嵐是真的有才。而關於他因為長得醜就被乾隆嫌棄這一說法,有待考證。
首先乾隆是顏控,主考官們一定是知道的,那麼主考官就不會選一個長得特別醜的人來當進士。所以,紀曉嵐的相貌應該是還算過得去的。隻不過在乾隆眼裡,還是覺得醜。那麼乾隆真的嫌棄紀曉嵐嗎?
事實勝於雄辯。有一次,乾隆準備出巡民間。他本來也是想要帶上紀曉嵐的,可是紀曉嵐引經據典地說:出巡對於江山社稷來說沒用,當皇帝的隻需要安安心心地坐在金鑾殿上批閱奏章就好瞭。
乾隆一聽火氣就上來瞭,說,我不過就是把你當作一個優伶來養著,你有什麼資格來和我談論國傢大事!自此之後,紀曉嵐又多瞭個優伶大學士的外號。
將堂堂大學士比做優伶,可見乾隆有多看不上紀曉嵐瞭。但乾隆為什麼看不上一位大才子呢?
這其實可以說是紀曉嵐自己“作”的。據說有一天,乾隆正在禦書房裡頭看書,紀曉嵐也在旁邊。這時乾隆遇到一個難題;要求給“色難”兩個字對個下聯,乾隆冥思苦想瞭許久,可是紀曉嵐脫口而出說瞭“容易”。這本來是好對子,可是乾隆不高興瞭。為什麼?
皇帝都對不出來的對子,被臣子對上來瞭,這在皇帝眼裡不是有才,而是賣弄,賣弄自己的才學比皇帝還要高。
但乾隆也隻是一時生氣,他知道紀曉嵐的確比自己有才,不然他也不會讓紀曉嵐編纂《四庫全書》瞭。說起來,紀曉嵐能編纂《四庫全書》其實也是挺倒黴的。

因為,在編纂過程中,紀曉嵐和另外三位官員,陸錫熊,陸費墀還有孫士毅,可是受到瞭乾隆無數次的處罰。
陸費墀就是凍死在瞭去京中校書的路上,陸錫熊也是因為沒錢承擔修纂的費用被革職,心中鬱結而亡,死後傢產充公。紀曉嵐雖然挺過來瞭,但也不好過。
乾隆四十五年,復查《四庫全書》,然後發現其中有許多錯誤,乾隆要求重新修纂,費用自然也是由紀曉嵐和當時還活著的陸錫熊共同承擔。

有很多人都看到瞭《四庫全書》的偉大,卻很少有人看到《四庫全書》背後的辛苦。
紀曉嵐是把《四庫全書》作為自己的心血來對待的,他五十歲接下瞭編纂《四庫全書》的重任,用自己一輩子的學識來編寫,在這本書上花費瞭十三年的心血和精力,親自撰寫瞭《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和《四庫全書簡明目錄》。
嘉慶十年,紀曉嵐在京城離世,嘉慶帝親賜碑文“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這是對他的認可。若他泉下有知,應該也是比較欣慰的。
紀曉嵐故居遺址和墓地均位於滄縣崔爾莊鎮,今尚存一眼古井。作為一個才子,他的一生沒有白費,乾隆雖然沒有重用紀曉嵐,可是卻讓紀曉嵐編纂《四庫全書》,這是乾隆的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