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出將入相的吳起有多厲害?制定的一項制度讓各國爭相模仿!

出將入相的吳起有多厲害?制定的一項制度讓各國爭相模仿!

時間:2019-09-04 09:22:41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出將入相的吳起有多厲害?制定的一項制度讓各國爭相模仿!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傢參考。

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裡,中試則復其戶,利其田宅。——《荀子·議兵篇》

三傢分晉,韓趙魏而成諸侯。

這可把晉國的老鄰居秦國給樂壞瞭,按照秦國的想法,晉國一分為三,各自占據瞭三分之一,分裂而成的這三傢,怎麼著也得衰弱一點吧,這不正是自己東出的機會?

結果,秦國失望瞭,因為自己的新鄰居魏國,不是一盞省油的燈。

魏國地處中原,處四戰之地,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周圍虎視眈眈的諸侯國吃掉,作為魏國的掌門人魏文侯每日如坐針砧,決心變法強國。

既然要變法,那就得有人,結果魏文侯發現瞭李悝,既然要強國,那就得有將,結果魏文侯發現瞭吳起,魏文侯就是有瞭這兩個人的幫助,讓魏國成為瞭戰國時期的第一霸,魏國這輛戰車開啟瞭一百餘年所向披靡的征戰。

如果說魏文侯有一塊心病的話,那一定是魏國和秦國交界的河西之地,這塊地方曾經是秦國和晉國反復爭奪的地方,而現在魏文侯決定徹底把這塊地方變為已有。

於是吳起就成為瞭魏國西征的一把尖刀。

當吳起把秦國打回老傢,攻占瞭秦國很多城池,徹底把原本屬於秦國全部的河西之地變成瞭魏國的後花園,這塊地也就成為瞭魏國的西河郡,而吳起也擔任瞭西河郡的首任郡守。

但這不並不是吳起最值得炫耀的地方,他最厲害之處是改革瞭兵制。

那麼戰國時征兵制究竟是如何向募兵制轉變的?這是源自於吳起的嘗試,從而讓各國爭相模仿。

出則為將入則為相的吳起究竟有多厲害?不僅攻城略地無人可擋,而且他的一個想法,掀起瞭軍制改革的浪潮。

此事我們還得從春秋戰國時期的兵制說起。

征兵制和募兵制。

征兵制是指符合條件的國民,就要承擔從事軍職的責任,不管你願意不願意都得去,而募兵制是指用優厚的待遇招募士兵的制度,在一定層次而言,這兩種制度是對立的。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的士兵,一般都是征兵征來的,他們打仗那純屬為瞭國傢的無償奉獻,甚至有時候穿的軍衣,拿的武器,吃的糧食都要自備,你可能會覺得不會吧,花木蘭從軍的時候,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不正是自己準備打仗軍需的寫照?

這些被征來的士兵,從來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打仗,萬一戰死沙場,背後可能連個收屍的人都沒有,可想而知,這些士兵又怎麼會賣命殺敵呢,戰爭局勢順利,大傢一哄而上,撈點便宜,局勢不順利,大傢就會一哄而散瞭。

而募兵制的優厚待遇則是刺激瞭士兵上陣殺敵的積極性,給他們賣命找到瞭理由,假如征兵制是一人上陣,全傢餓肚子的話,那麼募兵制就做到瞭一人上陣,全傢不餓。

吳起改革軍制。

吳起在經營西河郡時,正是準確的看到瞭這點,所以他決定改革這種征兵制,而創辦魏武卒,冷兵器時代,士兵的身體素質,可以說決定著軍隊的戰鬥力,吳起做的就是挑選出身體條件最好的人然後給予他們最優厚的待遇。

這些待遇就包括免除全傢的賦稅,並且獎勵田產美宅,可以說隻要能夠達到吳起的要求被招募,那就是一躍成為人上人,於是魏國士兵皆以能進入吳起的編制而自豪。

優厚的待遇會充分刺激底層人民,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吳起的要求,因為想進入編制那是有條件的,《荀子·議兵篇》就給出瞭這個條件: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裡。

這句話什麼意思呢,簡單說來就是身披重甲,能拉開十二石的弩箭(120斤為1石),背五十支箭,拿著長戈利劍,帶著三天口糧,半天跑一百裡,如果這些能做到才能入編,你可能會說,這不是在招募特種兵嘛,沒錯,吳起就是要拉起一支令諸侯聞風喪膽的特種兵。

魏武卒之威。

經過嚴格挑選刻苦訓練而成為的魏武卒,其戰鬥力那是相當的強悍,那麼吳起帶著魏武卒究竟取得瞭什麼樣的成績呢?根據史料記載: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也就是說未嘗一敗。

吳起帶領魏武卒打下的秦國五百裡土地,並且苦心經營的西河郡,成為瞭秦人無法沖破的屏障,說到這,就不得不說一次戰爭,陰晉之戰。

公元前389年,秦國為瞭拔掉吳起這顆釘子,起兵50萬進攻西河,意圖搶回這塊戰略要地,但是被吳起率領的5萬魏武卒打的落花流水,秦國沒能打下西河,相反損兵折將,此後魏武卒真真切切成為瞭令各諸侯國聞之色變的存在。

吳起不死,秦人不思東出,轉而向西南兼並一些遊牧民族,並且穩固瞭自己的大後方,從而為以後的東出打下瞭堅實的基礎,當然這是後話瞭。

飛魚說:

出則為將入則為相的吳起多厲害?他一個想法,掀起軍制改革的浪潮,吳起在魏國為將強大瞭魏國,在楚國為相則強大瞭楚國,而且他創辦的魏武卒的想法,讓中國的兵制開始由征兵制向募兵制轉變,不得不說,此人堪稱春秋戰國出將入相的第一人。

戰國時征兵制是如何向募兵制轉變的?這是源自於吳起的嘗試,讓諸侯國看到瞭魏武卒之威而開始爭相模仿,秦國的銳士、齊國的技擊等都是效仿魏武卒而成的兵種。

春秋戰國兵制的改革,其實是封建經濟迅速發展的另外一種表現形式,吳起的改革之所以能成功,也是因為有著代表封建新興地主階級的君主的支持。

在這裡或許,你就會有個疑問瞭,既然魏武卒戰鬥力那麼強,為何到瞭魏惠王時期就打不過別人瞭呢,這是因為任何的精銳部隊都不能脫離國傢而獨立存在,魏武卒的待遇和裝備,對國力有著相當高的要求。

魏國自魏惠王當政期間,戰略頻繁失誤,四處開戰,導致領土大幅度縮水,綜合國力明顯下降,沒有足夠國力支持的魏武卒,戰鬥力自然大打折扣,經過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後,魏武卒損失殆盡,並且再也無法重建,自此魏國雄風不再,魏武卒的衰亡其實也說明瞭魏國在政治上的失敗。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