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佈驍勇善戰,曹操為什麼不將他收歸麾下?
嗨又和大傢見面瞭,今天小編帶來瞭一篇關於曹操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回望歷史,其實曹操是一個知人善用的人,陳玲,張遼等人都是曹操從其他敵軍陣營“挖墻腳”得來的有識之士。然而我們都知道曹操將呂佈殺瞭,曹操殺呂佈過後,簡直是後悔莫及。曹操一個愛惜人才之人,呂佈驍勇善戰,被稱為三國第一猛將,人中呂佈即是對他最好的贊譽,曹操為何最終沒能將呂佈收歸麾下,為他所用呢?

其實呂佈在被曹操和劉備圍困之後,就有降意投靠曹操,然而曹操卻並沒有將呂佈收為己用,而是亂箭將呂佈射死。呂佈雖然有勇無謀,但是驍勇善戰,又是軍閥出身,可所謂是不可多得的軍事人才。但呂佈是山窮水盡走投無路之時才倒戈相向,其忠心程度,心性多疑的曹操定不敢重用呂佈。同時呂佈又有兩次叛主的“前科”,根本不甘寄人籬下,等羽翼漸豐之時必定會反叛曹操成為曹操的絆腳石。同時,在曹操為難留不留呂佈之時,劉備的一句話,讓曹操下定決心殺之以除後患。“公忘董卓之死乎”這句話醍醐灌頂般讓曹操意識到呂佈並不是可控之人,隻能殺之。

相反,如果當年曹操留下呂佈,假設呂佈沒心生嫌隙一心為曹操謀求江山,則曹操既擁有瞭一位得力幹將又得到瞭一支訓練有素的精銳軍隊。同時曹操麾下還有五子良將和八虎騎這樣強大豪華的陣容,三國天下豈不盡收入囊腫。但曹操第一重視的是忠心第二才是能力,呂佈劣跡斑斑的過去,讓曹操不敢留下呂佈,不能為我所用的就毀掉是曹操一貫的行事風格。寧要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的曹操,殺瞭呂佈其實並沒有損失,本來呂佈就是俘虜,投不投降隻是曹操愛惜人才想為他所用奪得天下的一個棋子。精兵強將當時也並不緊缺,殺呂佈也不過是晚幾年再統一大業。
說到呂佈正是因為他有一支戰鬥力極強的軍隊,呂佈才能從並州入洛陽,洛陽入長安,又從長安殺回關東,他呂佈來去自如,在關東之時與汝潁廝殺,滅張燕。話說當年李榷郭汜領兵圍困長安,呂佈的作戰膽識僅僅帶領幾百騎兵就敢突出重圍,最終還成功重出包圍。後來攻打張燕,呂佈和他手下的騎兵沖鋒陷陣,張燕的黑山軍也有萬名精兵,結果被呂佈一鍋端,張燕滅!想想連曹操都有惻隱之心想留下呂佈,由此可見呂佈確實有不凡的實力。畢竟在兗州打曹操,曹操被打的差點魂飛魄散放棄大業投靠袁紹。最後呂佈還能在彈盡糧絕之際,在徐州死扛那麼久,呂佈的戰鬥力在當時三國可是數一數二的。

呂佈被曹操所殺,曹操也許中途後悔過,但最終的三國還是被統一,呂佈的跟班也悉數被曹操收為己用,如果呂佈也在,曹操也許可以早日見到三國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