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魯智深等人反對招安,他們為什麼不離開宋江?
梁山好漢中的西楚霸王,本領低微,被魯智深暴打,上陣被一刀秒殺,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早在大聚義排座次後,宋江安排樂和唱自己的填詞,就出現瞭“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算是宋江第一次正式提出招安的事。魯智深和李逵聽到後,當場反對,一個說招安冷瞭眾兄弟的心,一個更是吼瞭出來,還一腳把桌子踢碎。後來,魯智深也反對,說奸臣當道,聖聰蒙蔽。
當然,最後好漢們還是接受瞭招安,雖然最後死傷慘重,但總算不再是反賊瞭。
於是很多人就問:既然他們反對招安,為何不幹脆離去呢?何苦還要跟著宋江去南征北討,以至於丟瞭性命?他們完全可以帶點兒錢,下山找個地方結婚生子,過著平常人的生活嘛。這樣,比去打仗好多瞭啊。
事實上,這是一種想當然。
首先,反對招安的人不多
當樂和唱出那句“早招安,心方足”後,明確表示反對招安的人,也就武松、李逵和魯智深三人。其中李逵跟宋江鬧得最兇,武松和魯智深隻是口頭反對。至於其他人,沒有反對,都是默認,包括林沖、楊志。
宋江從一上山,就沒想過一直割據,更沒想過反抗朝廷。他拉攏關勝、呼延灼等朝廷降將時,也說過,以後會招安,那時大傢還都是朝廷的棟梁。這一點,也是朝廷降將們肯歸順梁山的原因。
其實,想想大傢的出身也能理解。
像楊志、林沖、武松、魯智深等人,都是朝廷緝捕的罪犯;孫二娘、張青、李立、朱貴等人,都是幹沒本錢的買賣;穆弘、穆春、張橫、李俊等人,更是地方一霸,沒幾個人喜歡;其餘等人,不是流落江湖,風餐露宿,就是占山為王,劫掠為生。
試問,誰想這樣過一輩子?誰願意一輩子被人傢罵反賊強盜?又有哪個人希望孩子跟自己一樣,永遠落草為寇?沒有任何人願意這樣。招安可能會死,但那也是死得其所,不負平生,否則隻會被當成反賊滅掉。
所以,招安是唯一的出路。宋江忠於朝廷,沒有任何錯。說皇帝和朝廷昏庸,那是站在瞭上帝視角。
其次,108將是上下一條心
很多人總說,梁山人心不齊,分這個派系,那個山頭,其實這是一種陰謀論。大聚義後,作者有一篇賦文,來贊美好漢,其中就有“人人勠力,個個同心”。
這就說明,108位好漢都是上下一心的,即便口頭反對,但最後還是支持宋江。所以李逵鬧得很兇,但後來依然接受招安,而且賣力殺敵;林沖和楊志痛恨高俅,但也沒有要殺高俅,更沒有因為招安,離開梁山。
一句話,好漢們都是同心同德,說他們分派系,心不齊,那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最後,宋江不反對有人走
其實,真到瞭最後招安時,也有人不願意接受的。但宋江沒說什麼話,想走就走,絕不強求還發遣散費,不想走就留下。
宋江傳令:“……如不願去的,就這裡報名相辭。我自齎發你等下山,任從生理。”……號令一下,三軍各各自去商議。當下辭去的,也有三五千人。宋江皆賞錢物,齎發去瞭。——《水滸傳》
當然,走的都是小嘍囉或者小頭目,108將中,沒有一人離去。
綜上可以發現,招安是最好的出路,僅有數人反對,最後也還同意瞭。好漢們上下同心,並沒有派系、山頭、親疏之分,所以大傢都支持宋江,沒有一人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