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古代科好考嗎?歷代的科舉錄取人數是多少?
時間:2019-09-05 20:35:49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古代科好考嗎?歷代的科舉錄取人數是多少?小編給大傢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科舉最後級殿試及第者稱為進士。隋場帝大業年間始置進土科目。唐亦設此科,凡應試者謂之舉進士,中試者皆稱進士。

唐武則天長安二年(702年)始置武舉制度。宋代大部分時間的科舉內容與唐代分別不大。元代的科舉不再分科,專以進土科取土,並指定教材,模式變得死板。明、清時,貢土經殿試後,及第者皆賜出身,稱進士。且分為三甲:一甲3人,賜進土及第,分別稱狀元、榜眼、探花;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1901年清政府廢武舉制,1905年停止科舉。到此,近1300年的科舉制度宣告結束。自隋唐至清末,大約考取進士162450人,武進士2萬餘人,狀元近千人。其中,明清兩代先後舉行進士考試201科,取中進士51624人。

據有關學者統計,隋唐五代共錄進士6000多人,宋約50000多人,遼、西夏、金約3000多人,元朝共錄取進士1139人,明朝約24595人,清朝約錄26849人。

古代許多著名文學傢都是進士出身,如唐代的賀知章、王勃、宋之問、王昌齡、王維岑參、韓愈、劉禹錫、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宋代的范仲淹、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蘇軾等。考中進士,一甲即授官職,其餘二甲參加翰林院考試,學習三年再授官職。

狀元是科舉制度殿試第一名,又稱殿元、鼎元,為科舉中最高榮譽。歷史上獲狀元稱號的近1000人,但真正參加殿試被錄取的有750名左右。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王維,宋代文天祥,明朝楊慎,都是經殿試而被賜狀元稱號的。
閱讀全文
下壹篇:返回列表
熱點文章更多>>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