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鄭和為什麼會停止下西洋?真相是什麼

鄭和為什麼會停止下西洋?真相是什麼

時間:2019-09-06 16:09:15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大傢好,這裡是小編,今天給大傢說說鄭和下西洋如火如荼地進行,為何會戛然而止的故事,歡迎關註哦。

其實並非戛然而止,對鄭和下西洋的必要性從一開始就有爭論。隻不過在朱棣大力支持下,挑選出鄭和施行瞭七次而已。鄭和下西洋的停止主因是儒傢思想已成為統治思想主體。

朱元璋和朱棣都屬於人堆裡爬出來的皇帝,對儒傢思想隻是利用,不會被它控制。但是朱棣後的宣帝則不一樣。同時,因為下西洋鄭和在宦官中的地位也越來越低,最終他活著的時候就已經被儒傢官員否定瞭。

(1)朱棣的死代表中國最後一位具備世界心懷的封建帝王離世。鄭和死前就已經被朝廷內部官員認為是宦官亂國的代表,數次下西洋所費太多,人員病故數千人。其實,鄭和是否病死都不重要,關鍵是時代變瞭

朱棣和朱元璋不同,朱元璋作為南方漢人的代表對北部邊疆是受南方人的錯誤歷史觀念影響的,例如朱元璋就認為北平非中國故土,這是受北平被少數民族政權占據五百多年影響。

朱元璋是有南對北歧視思想的,但是作為皇帝,為瞭自己的江山,到洪武中後期朱元璋已經初步改掉瞭這一錯誤。

與朱元璋相比,朱棣跟隨徐達鎮守北平,作為藩王長期在北平接受北方文化特別是遊牧文化影響,其思想已經超越單一的農業文明,更加像元朝的世界級證券靠攏。

所以,他派遣鄭和下西洋,向世界宣告大明代替大元成為世界之主。世界各國應該忘記大元,向大明臣服。

(2)明宣宗生於在朱元璋末年,儒傢主體地位基本定型時期

明宣宗生於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從小到大既沒有經歷過戰爭,又沒有真正的權力鬥爭。所以,儒傢思想教育在其身上最容易紮根。

儒傢思想植根於農業文明,農業文明屬於內斂文明,對於利於種植的地方和事情就比較關註。同時反對戰爭、反對奢侈浪費,對對外交往也不熱心。

儒傢文明則更尊重尊卑秩序,反對宦官主張皇權,以儒傢治國為基準。所以,反宦官鄭和是必然的。

由此,朱棣一死儒傢官員對鄭和進行打壓是很正常的。

(3)鄭和在宦官系統中被排擠在外

與此同時,鄭和長期在外,與朱棣的關系越來越遠,這就造成鄭和遠離權力中樞、遠離他的權力基礎:宦官群體。

例如朱棣在位時,內官監是太監之首,鄭和長期在外,其他衙門、內官監內部勢力增長都是他無法掌握的。所以,司禮監等地位上升,內官監權力下降。

在此情況下,鄭和被否定就很正常瞭。

李太後為何沒掌權?有什麼因素造成明朝沒有後宮當政

明朝官員上朝會時需不需要簽到、請假

明朝中後期朝會形同虛設,嘉靖萬歷不上朝不耽誤治理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