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諸葛亮愛惜張裕的才華,為何劉備卻想除之而後快?

諸葛亮愛惜張裕的才華,為何劉備卻想除之而後快?

時間:2019-09-06 16:11:19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諸葛亮愛惜張裕的才華,為何劉備卻想除之而後快?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何老師是誰?

歷史說書人也。

說起來,大傢愛聽歷史故事的風氣,已經流行瞭很長很長一段時間。

歷史故事,含著兩個詞,一曰歷史,一曰故事。但比起真實的歷史,人們似乎更喜歡「故事」。故事披上歷史外衣,成瞭「歷史演義」而非真實歷史瞭。

可以大膽猜測,大概很多很多人都是這麼想的:隻要有趣,真實或者不真實並不重要,娛樂嘛。

歷史呢,還真不是娛樂或者演義。歷史有掌故,也是故事,但自有悲涼與真情。何老師述說歷史掌故,並非娛樂或嘩眾取寵,而是娓娓道來歷史之中與我們今人一般無二的人性,以及人性面臨的考驗與選擇。

人性,古今一同也。人性背後的歷史,粗糙而真實,但直指人心。

願說者有心,聞者有意。

且聽何老師的第一個掌故吧

劉備是個什麼樣的人?

或許很多人對他的印象都定格於1994年版的電視劇《三國演義》上,劇中的劉備,忠厚老實,以德服人,心憂漢室,脾氣好得很,偶爾還愛哭一哭。

▲94版影視劇《三國演義》片段左為孫彥軍飾演的劉備,右為李靖飛飾演的張飛

歷史上的劉備也是這樣嗎?

非也。歷史上的劉備,不僅氣量狹小,而且還是個渣男。

話說東漢末年,群雄逐鹿中原,能人異士輩出,比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神算子」諸葛孔明,能與之匹敵的有一人,名叫張裕。

據說,張裕這人非常聰慧,會觀天象,精通玄學。但是,他因為得罪瞭劉備,最後被殘忍殺害。

劉備殺他的原因說來也挺荒唐,竟然是因為一句玩笑話。

張裕這人嘴巴很刻薄,他第一次遇到劉備時,就跟劉備鬥上瞭嘴。

張裕長著一把大胡子,《三國志》裡形容為「其人饒須」,劉備見到瞭,就笑話他的胡子,說自己在涿縣住的時候,縣裡姓毛的特別多,東西南北都是,真所謂「諸毛繞涿居乎」。

「諸毛」,諧音「豬毛」,劉備是笑話張裕嘴巴旁邊長瞭一堆豬毛。

這張裕自然也不是個嘴上能吃虧的人,於是講瞭一個故事懟回去。他說,有個官員,當過山西潞縣的長官,又當過涿縣的長官,等他不當官瞭回老傢,大傢給他寫信時,為瞭周全考慮到他當過兩個地方的長官,隻能稱呼他「潞涿君」。

「潞涿」,諧音就是「露嘴」,光下巴,他這是嘲笑劉備沒胡子。

劉備與張裕為什麼拿對方的胡子說事呢?因為在古代,古人沒有剃胡子的習慣,因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豈敢毀傷」。有一種刑罰,就是強行剃掉胡子,被稱為「恥辱刑」。

古人雖然不是人人都長一把大胡子,但成年男性無須,多少是個缺點。

張裕嘲笑劉備不長胡子,劉備心眼小,就記恨上他瞭。

▲1994年版《三國演義》中的關羽。小說《三國演義》曾寫到:「關羽身長八尺,髯長二尺」。

後來劉備得瞭四川,建立蜀國,張裕成瞭劉備的手下。可惜,張裕沒改掉懟劉備的習慣,,最終惹來大禍。

當時,劉備摩拳擦掌要跟曹操爭奪漢中,張裕就出來潑冷水說:「不可爭漢中,軍必不利」。

劉備當然沒有聽他的勸阻,跟曹操在漢中來來回回打瞭很多場仗,最後雖然拿下瞭漢中,得到的卻是一座空城。因為曹操在撤離漢中的時候,把老百姓也都撤到關中去瞭。

劉備「得地不得民」,就非常生氣。他便想找借口殺張裕以泄憤,理由就是張裕說的話不對,他不是把漢中拿下來瞭麼?

諸葛亮因為愛惜張裕的才華,便為他求情,誰知劉備回復瞭一句很絕的話:「芝蘭生門,不得不鋤」。劉備的意思是,芳香的蘭花本來是好的,但長在門前擋道,不得不除掉。

劉備殺心已起,哪裡聽得進諸葛亮的勸解。於是乎,這位足智多謀的張裕便被劉備殺害瞭。

張裕的厲害之處,不僅限於他是一個能與諸葛亮相匹敵的謀士,根據史書記載,張裕的占卜能力也非常強。他算出自己會受刑而死,算出蜀漢會改朝換代,曹魏取代劉氏,還算出劉備取得蜀地九年後死亡。

蒼天饒過誰。張裕雖然被劉備殺害,但他的預言卻絲毫不差。公元214年,劉備得荊州。公元220年,漢獻帝被迫禪位,曹丕稱帝。劉備荊州後第九年,公元223年,劉備去世。

這樣一位奇人,就這樣被劉備泄憤殺害,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氣量狹小的劉備對胡子玩笑耿耿於懷。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