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劉禪手中數萬大軍為什麼他就輕易投降瞭?四個問題他無力回天!

劉禪手中數萬大軍為什麼他就輕易投降瞭?四個問題他無力回天!

時間:2019-09-07 08:01:09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劉禪手中數萬大軍為什麼他就輕易投降瞭?四個問題他無力回天!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說起來這劉禪,他是蜀國的二代皇帝。很多人認為他不戰而降有些孱弱,這已經成為瞭劉禪本身自己的一個標簽瞭,那麼在成都之戰當中,當時劉禪還手握數萬大軍,為什麼他會選擇投降呢?

首先先來說一說這曹魏和西蜀的實力對比。

說實話,西蜀實力百分百不如曹魏的,這是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瞭。

軍事方面,雙方的能力顯然就不在一個水平上面。先來說一說曹魏的實力,據《晉書*文帝紀》載諸葛誕作亂時司馬昭所上表有雲:

今諸軍可五十萬,以眾擊寡,蔑不克矣。”,先生又案曰:合此外將士計之,當不下六七十萬人。

由這一段記載來看,當時占據北方的曹魏軍隊,大概是有著五十萬左右的水平,這一記載可以說也跟曹魏本身所擁有的實力比較接近,畢竟按照當時歷史記載,曹魏編民約為四百萬人。八人當中出一個士兵的比值還是正常的。

而蜀國在軍事實力方面,顯然就不行瞭。在正史當中,蜀國軍隊加起來也不過十萬多一點,單看其能力是遠遠不如曹魏的,再加上本身曹魏勢力當時所在的北方地區,正好是當時的經濟和政治中心。可以說單從國力來看,用諸葛亮在出師表當中的一句話來形容,就是“益州疲敝”瞭。

其次,蜀國當時連年征戰,人民的厭戰情緒很高。

雖然大傢都認為,諸葛亮在正史當中可以說是一個優秀的人才,但是因為前文所說,蜀國實力和魏國的差距太大,其實當時來說,蜀國本身的壓力是非常的大。

這從蜀漢治理時期的在編的人口總數,以及晉國治理期間在編人口總數的差異就能夠看出來。要知道,當時在蜀國治下,人口數量僅僅是有九十餘萬。那麼到瞭晉國治理的時候,這個數字顯然不止是翻瞭一番。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其中一個顯然的情況就是隱瞞數量,少交賦稅。

再次另一個現象就是百姓既要養官,又要養兵。歸根結底就是賦稅太重。劉禪又寵信宦官黃皓,眾人怨聲載道。

畢竟蜀國實力不如魏國,為瞭支持北伐戰爭,就隻能靠收老百姓的稅,多征發徭役瞭。可是這種做法雖然維持瞭蜀國的獨立,甚至於從魏國手中謀取地盤,但是民心顯然就對於戰爭十分的厭惡瞭。這也可以說是導致劉禪選擇投降的一個原因瞭。

還有一點就是劉禪在後期,寵信宦官黃皓,政務荒廢。單看劉禪早期的治理蜀地的水平,其實還算是很可以的,畢竟當時的天子講究的是垂拱而治。劉禪早期任用薑維等人,可以說是做得不錯。蜀國的政務和軍務,也處於一個比較正常的水平。

據《三國志·後主傳》記載:

二年春,務農殖谷,閉關息民。”而與此同時,劉禪選擇的政策策略就是任用合適的大臣管理國傢,這從一些大臣的任用記錄就可以看出一二。“二年春三月,進蔣琬位為大司馬。三年春,使越巂太守張嶷平定越巂郡。四年冬十月,尚書令費禕至漢中,與蔣琬咨論事計,歲盡還。五年春正月,監軍薑維督偏軍,自漢中還屯涪縣。

但是這到瞭後期,顯然劉禪就有點貪圖享樂瞭。用一句話來說就是顯得很是昏庸,當時薑維像他進言說黃皓這個人不值得一用,請求後主劉禪處死他。但是劉禪卻不以為意,這也就直接導致瞭後來薑維屯田避禍,許多重要的情況沒法讓統治者劉禪得知。而另一方面,黃皓大肆啟用他的親信,在朝堂上結黨營私。直接是把蜀國搞得烏煙瘴氣,可以說也是最後導致劉禪投降的一個原因。

最後一點,其實就是百官多是投降派,諸葛瞻父子戰死綿竹,極大震懾瞭劉禪。

這一點其實也不難理解,原本蜀漢朝廷的官員,受到黃皓的影響,顯然對於蜀漢的忠誠度大為下降。畢竟黃皓幹的那些事情確實非常不得人心,而劉禪偏偏又寵信他,這就讓百官對於投降起瞭心思。而當時來說,許多的官員因為受到瞭黃皓的影響,已經起瞭投降的心思,這也就不必多說瞭。

還有一點,就是諸葛瞻父子戰死綿竹的影響。據《三國志》描述:

瞻怒,斬艾使。遂戰,大敗,臨陳死,時年三十七。眾皆離散,艾長驅至成都。瞻長子尚,與瞻俱沒。

諸葛瞻可以說是西蜀的股肱之臣,而綿竹關也是防禦的要地,可以說這一戰的失敗,直接就導致瞭劉禪最後選擇投降的結局。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