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到底是不是被清政府背鍋瞭 看看慈禧說的那句話就知道瞭
還不知道:李鴻章到底是不是背鍋瞭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用這話來形容晚清重臣李鴻章再合適不過瞭,李鴻章本是“心有鴻鵠志,腹有錦繡文”的天才,可偏偏他生錯瞭年代,生在瞭日薄西山的清末。
好在,即便是身處內外交困的晚清,李鴻章這坨金子也終究是發瞭光、發瞭熱瞭。
李鴻章之發光發熱是在他提前瓜代瞭曾國藩之後,表面看替代曾國藩是他興盛的開端,實際上這卻也是他一生困境的開端。
從1871年李鴻章簽下《中日修好條約》這天開始,他的後半生便一直在不斷的簽訂各種不平等條約。

這樣的不平等條約每簽一次,李鴻章的“黑”就加深一層。直到最後,他李鴻章的名字開始變得不代表自己而成為國傢契約的一環。
作為晚清重臣,李鴻章對大清的貢獻毋庸置疑,但他對大清的貢獻越大,對國傢的虧欠便也越大,這話聽起來很矛盾,可實際上卻並不矛盾。
這種不矛盾是基於:此時的大清一直在慈禧的統治下幹著喪權辱國的事情,李鴻章恰又是辦這些辱國事的最大幫手,如此,說他有功於大清卻虧欠國傢一點也不為過。
換句話說便是:李鴻章為大清背瞭黑鍋,而且是很多口。
背黑鍋者或許本身並不黑,但即便如此也往往會因為所背鍋子顏色黑而被看成“黑色”,而若鍋太重,則背鍋者還經常會有被“閃到腰”的情況。
1895年,年已73歲的李鴻章再次得到大清國重用:被委派簽署《馬關條約》。
史書上關於《馬關條約》中中國具體賠償日本的金額是2億兩白銀,實際上,這個驚人的數據原本更驚人:為3億。
之所以降瞭1億,是因為在在簽訂《馬關條約》的時候,李鴻章在驛館外被襲擊瞭,一個日本人舉槍擊中瞭李鴻章的左臉頰。
最後,基於此事中對李鴻章的虧欠,日本方將賠償金額減到瞭1億。這便是李鴻章背鍋過程中閃到腰的具體。

事發後,依舊心疼大清國銀子李鴻章還可憐兮兮地對日本方說:“再減少5000萬,行不行?”
最終,李鴻章挨的那槍抵瞭1億兩,他懷著一絲小小的慶幸嘆道:“1槍抵1億兩,值瞭。”
生命中從來有不可承受之重,1901年,代替清政府簽下平生所簽最後一個不平等條約《辛醜條約》。
簽完字回傢的路上,李鴻章便開始大口吐血,醫生當時的診斷是:胃血管破裂。痛中思痛的李鴻章還在病榻上給朝廷上瞭最後一道奏折,上書:
“臣等伏查近數十年內,每有一次構釁,必多一次吃虧。上年事變之來尤為倉促,創深痛巨,薄海驚心。今議和已成,大局稍定,仍希朝廷堅持定見,外修和好,內圖富強,或可漸有轉機。”
收到這封奏折時,慈禧便也收到瞭李鴻章病危的消息,當時她就一邊流涕一邊哀嘆道:
“大局未定,倘有不測,這如此重荷,更有何人分擔。”

這封奏折被送到慈禧手中後不久,不堪重負的李鴻章便撒手人寰瞭,死時年78歲。
去世前,李鴻章還得瞭失語癥,死前狀況十分淒慘。因為失語,所以李鴻章並沒有留下嚴格意義上的遺囑。
李鴻章死後,大清當權者慈禧太後痛哭流涕且捶胸頓足。
可以肯定,從慈禧在李鴻章死後的反應便可看出,對於這位見過風浪的當權者而言,李鴻章的去世對她而言是極大的損失。而慈這損失中,最大的一部分便是:她在此後再沒有瞭合適的背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