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好色為什麼也隻有三個孩子?
你真的瞭解都說這個皇帝最“好色”,但他隻生瞭三個兒子,卻被抹黑瞭千年嗎?小編給大傢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喜歡看《包青天》的觀眾們一定都知道“貍貓換太子”這個劇情,這還是一部經典的戲劇,雖然隻是一個誇大的故事,並沒有人真的生出瞭貍貓,但故事中的人物還是基本可以與歷史對應的,在《宋史》的記載中,當時後宮中兩位妃子,李氏和劉妃,而太子便是日後的宋仁宗,在他剛出生的時候,就被劉德妃帶走瞭,他並不知道自己的真正生母是李氏,甚至生母死的時候,他還是不知情,可在劉妃死後,朝中有人告訴瞭皇帝真相。
仁宗知道真相後,很是後悔遺憾,認為自己沒有對生母盡到孝心,為瞭彌補,將李氏追封為皇太後,對於做瞭錯事的劉妃,也無法再懲治瞭,畢竟給人已經死瞭,而且她生前,除此之外,也沒有犯過大錯,甚至是輔佐政治有功。因為當時的宋仁宗登基之時,還無法熟練地處理政事,所以當時的劉太後便輔佐他,使得朝政安定。
後世對於宋仁宗的評價並不是很高,認為他的表現較為平庸,甚至是欠缺,還向周邊的少數民族送歲幣,當然這些支出還是需要從民間收取,百姓自然不是很樂意,而且他還很好色。但從這些來說,他並不是非常差的皇帝,而且真正瞭解他的話,這位皇帝並不昏庸,從史料上記載的一些事就可以看出來。
雖然皇帝能夠嘗遍人間佳肴,每天吃的飯菜都不帶重樣的,但這位皇帝還是挺嘴饞的,有一天晚上,他突然想吃烤羊腿瞭,但已經過瞭吃飯時間,他也不想再麻煩禦膳房,所以便等到瞭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叫來瞭太監,說:“朕昨晚想吃烤羊腿,但沒吃上,晚上都沒睡好,現在趕快去讓禦膳房做出來。”
對於皇帝的話,太監有些疑惑,“既然您昨晚想吃,為什麼沒有立馬告訴奴才呢?”於是仁宗就回答,“如果這樣做的話,大傢都知道皇帝喜歡晚上吃烤羊腿,以後晚上一定會準備許多的,這樣就浪費瞭。”
不過他好色確實是真的,可就是這樣好色的人,卻隻生下瞭三個兒子,而且他們還在早早夭折,導致他沒有子嗣。
當時有一個王德全為瞭討得皇帝歡心,他便送上瞭一位美女給仁宗,果然仁宗很是喜歡,可朝中大臣王素並不贊同皇帝的做法,認為這是貪戀女色,會貽誤政事,所以他便勸皇帝不要沉溺美色中。好在皇帝還能聽得進忠言,雖然是難聽瞭些,可也還是同意瞭。
但王素實在是耿直,不懂得見好就收,還勸皇帝:“皇帝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是天下之幸,既然這女子已經進宮瞭,皇上也可以讓她多待上幾天再出宮。”皇帝聽著聽著,就流淚瞭,他說:“朕雖然是天子,但也是人,有人的感情,和這個女子相處久瞭,又怎麼能舍得將她趕出宮呢?”
這樣看來,這位皇帝還有些多愁善感,不是位殺伐果斷的人,可以為他人著想,也聽得進忠言,王素大臣僅僅是勸說瞭一兩句,他便同意瞭,其實仁宗還是怕皇帝的,也發生過另一件事可以證明這一點。當時他請來和尚做道場,事後他想賞賜這些和尚,便給瞭他們一人一匹紫綢子,又說瞭一句:“你們走的時候要將紫綢子藏在懷裡,千萬不要讓別人看見。”隨後又補瞭一句,“否則大臣們看見的話,他們就會上書指責朕。”
既然是這樣的皇帝,他定然是不會喜歡戰爭的,曾經高麗每年都會向宋朝進貢,可有段時間,進貢的物品越來越少,甚至還索要更多的回禮,這樣的行為無疑是在挑釁,大臣們勸說皇帝要出兵攻打,教訓他們,可仁宗卻說:“這是他們國王犯瞭錯,百姓與這沒有關系,若是我們出兵攻打的話,受罪的就是國傢的百姓,白白受難。”
等到和西夏打仗的時候,作為皇帝的他,仍然是主張以和為貴,即便形勢一片大好,打瞭勝仗後完全可以趁勝追擊,他卻僅是讓軍隊鞏固邊防,維持安定,戰敗後,不想著繼續作戰,而是用歲幣求和以避免戰爭。
其實他也並沒有犯下什麼大錯,所以在他執政期間,朝中還是有許多的名臣,比如范仲淹,包拯,狄青等人都是後世公認的賢臣,當然,賢臣隻能在較為賢明寬容的皇帝手下,才能發揮最大的才華,這樣說來仁宗並非是昏庸之輩。
宋仁宗駕崩之後,百姓們都自發地為他哀悼燒紙。甚至是在遼國皇帝得知消息後,也是痛哭不已,此時兩個國傢已經四十二年沒有交戰瞭,正是因為仁宗的處事風格,耶律洪基還為他修建瞭一個衣冠塚,寄托哀思,他也引起瞭敵人的尊敬,可見是個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