鏟除諸呂時劉襄太自私,活該無緣帝位
嗨又和大傢見面瞭,今天小編帶來瞭一篇關於劉襄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漢初的諸呂之亂在被平定後,劉襄作為打響誅呂第一槍的漢室諸侯王,也是一開始被捧上天的,成為瞭最有可能繼承帝位的人,劉襄也是志得意滿,等著被朝中大臣逢迎入長安,結果等到的卻是劉恒繼位瞭,讓自己罷兵歸國,其實就劉襄和劉恒表現來看,劉襄活該當不瞭皇帝。
首先說下兩人的出身,劉襄出身是被後世爭議很多的,他的父親是私生子,《史記.齊悼惠王世傢》齊悼惠王劉肥者,高祖長庶男也。其母外婦也,曰曹氏。劉肥成瞭劉邦的長子,在呂後嫁給劉邦前,劉邦就和曹氏情婦生下瞭劉肥,所以說血統沒疑問,問題就是曹氏的身份不好,但是劉邦對於劉肥還是格外寵愛的,高祖六年,立肥為齊王,食七十城,諸民能齊言者皆予齊王。漢初,劉肥是漢室王侯中封地最大的。
而劉恒呢?他的生母是薄太後,薄太後當初是私通所生,秦末魏豹稱魏王,薄太後母親魏媼將其謹獻給瞭魏豹,在劉邦滅瞭魏豹後,而薄姬輸織室,是劉邦一次偶然看到薄太後姿色還不錯,才納入後宮的,但是少有臨幸,所以說薄太後是恨不得寵的人,如果說曹氏是在劉邦稱帝後進入後宮的,那怎麼也是寵妃級別的啊,別人怎麼看不管,起碼當初劉邦還是很喜歡曹氏的。

在呂後掌權時期,劉襄的志向也就是能夠安穩地在自己封國過日子罷瞭,在劉肥活著的時候,呂後就看劉肥不舒服,劉肥為瞭保命,隻能“無私奉獻”,獻城陽郡,以為魯元公主湯沐邑,魯元公主也就是呂後的親生女兒,此後呂後也是在齊國身上“割肉”,高後立其兄子酈侯呂臺為呂王,割齊之濟南郡為呂王奉邑。高後割齊瑯邪郡立營陵侯劉澤為瑯邪王。
而劉襄面對呂後的高壓自然也是沒有什麼心思的,不過呂後死後,以呂祿呂產為首的諸呂權術和呂後比起來太嫩瞭,所以呂後在死前,讓兩人分掌握南北兩軍,告誡兩人,必據兵衛宮,慎毋送喪,為人所制,其實這個時候呂後就知道呂氏的結局瞭,因為據守都城,就說明瞭呂氏已經沒有震懾朝臣的威信瞭,戰戰兢兢的呂祿呂產也是打算先發制人。
硃虛侯章以呂祿女為婦,知其謀,乃使人陰出告其兄齊王,欲令發兵西,硃虛侯、東牟侯為內應,以誅諸呂,因立齊王為帝。
劉章和劉興居(東牟侯)也都是劉肥的兒子,兩人是在這漢朝朝政動亂之際發現瞭機會,派人告訴瞭劉襄起兵進京,誅殺諸呂,進而稱帝,可以說,如果劉襄有魄力的話,是位有野心同時有能力的雄主的話,他完全可以用自己的班底,以及齊國的軍力去搶這大漢的帝位,不過劉襄在整個鏟除諸呂的事件中,表現的更多的是一個為自己謀利的人,還是一個等著皇帝位砸在自己腦袋上的人。
劉襄在齊地起兵之初,第一步做的不是聯合漢室宗親,而是打起瞭瑯邪王的註意,雖然劉澤的封地是呂後從齊國那裡奪過去的,但起碼人傢劉澤是劉邦的堂兄弟啊,可是劉襄幹的是什麼事,劉襄派人忽悠劉澤,說劉襄想起兵誅呂,但是自己不會領兵,讓劉澤主張大事,劉澤聽後到是挺高興,興高采烈的去瞭齊國,結果,瑯邪王信之,以為然,馳見齊王。齊王與魏勃等因留瑯邪王,而使祝午盡發瑯邪國而並將其兵。
劉澤發現自己的封地沒瞭,自己在劉襄身邊成瞭光桿司令,要是劉襄隨便給自己安一個和呂氏有聯系的借口,做掉自己也是太容易,所以劉澤也開啟瞭忽悠模式,忽悠劉襄讓自己去長安給劉襄造勢,讓劉襄事後可以順利稱帝,劉澤自稱,而澤於劉氏最為長年,大臣固待澤決計。劉襄聽後也是被忽悠的一來一來的,齊王以為然,乃益具車送瑯邪王。
這裡就看出劉襄缺乏政治頭腦瞭,當時劉姓宗室大多都是很反感呂氏的,可以說劉襄起兵,被人就算不明面支持他,最起碼不會搗亂,劉襄起兵應該直接西進,直奔長安,可他第一步卻是奪瞭劉澤的封國,這讓人覺得,劉襄是打著鏟除呂氏的借口,做的是保“私仇”的勾當,畢竟瑯邪之地原本是齊國的底盤。
而劉襄有輕信瞭劉澤的話,他也不想想,自己搶瞭人傢的封地,劉澤怎麼可能到長安去給他說好話,明顯的脫身之計,劉襄卻沒有太多質疑,可見,當時劉襄已經自認,皇帝的作為非自己莫屬瞭,即便劉澤說瞭自己的壞話,自己仍然是最有資格繼承帝位的。

瑯邪王既行,齊遂舉兵西攻呂國之濟南。到瞭這裡,劉襄才開始西進,去打呂氏的封國,並且號召宗室一起行動,相國呂產乃遣大將軍灌嬰東擊之,灌嬰自然是不會在那個時候給呂氏賣命的,乃留兵屯滎陽,使使喻齊王及諸侯,與連和,以待呂氏之變而共誅之。齊王聞之,乃西取其故濟南郡,亦屯兵於齊西界以待約。
可以說,如果劉襄想要稱帝,絕不可以停下來,因為隻有兵臨長安,他才最有實力可以染指皇位,要麼當時劉襄不想稱帝,要麼可就是劉襄齊地傻呵呵的以為,帝位會從天而降,砸到自己,畢竟當時的少帝是肯定要廢的,誰當來繼續當皇帝,還不是朝中老臣說瞭算,但歷史記載中,劉襄一直沒有派親信聯絡朝中重臣,劉襄更不瞭解京城的事態,隻是在等,機遇就是這樣,你隻能去抓,抓住瞭就成功瞭,你一直在等,那絕對是看著機遇從自己眼前溜走。
大臣議欲立齊王,而瑯邪王及大臣曰:「齊王母傢駟鈞,惡戾,虎而冠者也。方以呂氏故幾亂天下,今又立齊王,是欲復為呂氏也。代王母傢薄氏,君子長者;且代王又親高帝子,於今見在,且最為長。以子則順,以善人則大臣安。」於是大臣乃謀迎立代王,而遣硃虛侯以誅呂氏事告齊王,令罷兵。
其實個人不覺得當初大傢的意見是一致的支持劉襄,隻是一部分人且沒有足夠影響力的人提出的意見,可能是和劉章劉興居關系比較近的官員,不然也不能是劉澤在大傢面前說瞭劉襄幾句壞話,大傢就改變瞭立劉襄的計劃,而且劉襄的舅舅駟鈞是個什麼樣的人,也不是就劉澤一個人知道,可以說從陳平周勃等人計劃鏟除諸呂的時候,心裡就有瞭繼承帝位之人的人選瞭,劉襄早就被排除在外瞭。
不管當時到底有沒有朝中的元老找過劉襄,說要立讓他為帝,就劉襄的行動而言,他都沒有抓住機遇,而劉恒呢?在得知自己要被立為皇帝,他第一反應是懷疑,《史記.孝文本紀》於是代王乃遣太後弟薄昭往見絳侯,絳侯等具為昭言所以迎立王意。也就是派瞭自己的舅舅去打探消息,得知是真的消息後,立刻開往長安,而劉恒也不是直接就進入長安的,至高陵休止,而使宋昌先馳之長安觀變。在進一步確定安全之後,劉恒才踏踏實實的開始自己的帝王之路,在見到出迎的朝臣之後,劉恒帝王之氣就已經出來瞭。
代王馳至渭橋,群臣拜謁稱臣。代王下車拜。太尉勃進曰:「原請間言。」宋昌曰:「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太尉乃跪上天子璽符。代王謝曰:「至代邸而議之。」遂馳入代邸。當時周勃是想要和劉恒私下聊一下的,基本上就是給自己邀功的節奏,同時也是試探一下,這個自己迎來的皇帝聽不聽話,但是直接被宋昌回絕瞭,應該就是劉恒的意思,在那種場合,劉恒不便第一次和大傢見面就爆發不愉快,但是也不想讓自己成為一個沒有威嚴的皇帝,所以有些話,隻能是手下的人替他說。
至此劉恒被朝臣面子工程般的勸諫,終於答應稱帝,值得註意的是,劉盈當時還是有兒子的,而且後少帝劉弘還在宮裡,之後就有瞭最可疑的,大臣一口同聲的說,劉盈的兒子都不是親生的,《漢書.高後紀》大臣相與陰謀,以為少帝及三弟為王者皆非孝惠子,復共誅之,尊立文帝。

問題是劉盈就算在位時被呂後壓制,怎麼能夠容忍呂後把被人的孩子安排入宮,成為自己的孩子呢?呂後活著的時候,沒有一個人提,呂後一死,劉盈的兒子就都不是親生的瞭?值得註意的是,劉盈的兒子被一窩端,發生的時間點很蹊蹺,不是在劉恒進入長安之前,而是進入長安的當天。
《漢書.高五王傳》濟北王興居初以東牟倨與大臣共立文帝於代邸,曰:“誅呂氏,臣無功,請與太仆滕公俱入清宮。”遂將少帝出,迎皇帝入宮。在劉恒被大傢簇擁在代邸的時候(代邸相當於劉恒在長安的辦事處),劉興居和夏侯嬰兩人也是想要搶功,去宮裡把那個後少帝攆瞭出去,《史記.孝文本紀》皇帝即日夕入未央宮。乃夜拜宋昌為衛將軍,鎮撫南北軍。以張武為郎中令,行殿中。劉恒入宮之後,立刻讓親信長官瞭宮城禁衛和都城城防,到這個時候,劉恒的皇位才算是坐穩瞭。
而後少帝和他的那些兄弟,被朝臣打上“野種”標簽的兄弟幾人,在當夜就被殺瞭,可以說其中沒有劉恒或者劉恒手下人的旁敲側擊,是不會有這麼利索的行動的,畢竟隻要有劉盈的兒子活著,劉恒的帝位就有威脅,劉恒是不會讓這個定時炸彈留在身邊的,可能誅殺劉盈的兒子,就是劉恒和朝臣們之間達成的沒有明說的默契協議。